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少林寺“文化还俗”带来的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23:50 光明网
肖擎

  从少林寺官方网站的开通到少林寺网络中心的成立,从少林功夫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公开少林秘籍,从把少林功夫搬上舞台到邀请金庸访问少林,从武僧团到全球各地进行演出到全球征集演员拍摄《少林寺》,这一切都凸显了千年少林寺的与时俱进精神,而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则是少林寺紧跟时代步伐的现代意识。(郑州晚报,3月25日)

  这种表面上让我们感到自豪的“自主创新”,其实暗含有一种辛酸加悲壮的成功意味。在越来越脱离出人们的视野时,少林寺这种神圣并且神秘的传统文化的象征,通过自己的文化还俗摆脱了被边缘化的命运,这是传统文化向现代社会的低头,是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自我稀释,是宝贵性格的自我降低,它将让社会心理再次普遍关注自己。

  少林文化曾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生存的危机。比如很多外国企业以各种方式抢注少林商标,国内民众对少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严重缺失,僧人越来越成为一个被边缘掉的群体。面对这些危机,少林寺从古板迈向“时尚”。如今的少林寺拥有手机的僧人占相当一部分,中国首家寺院网站也早在少林寺成立,而且平时网站的维护者都是少林寺的武僧,方丈释永信大师每天都需要浏览时政消息,关注国内外大情。这种自觉改造意识对于一个即将被人遗忘的文化品种来说,十分必要,令人尊重,也带来启示。

  幽闭孤寂是历史古迹的本性所在,它在多数情况下拒绝敞开大门为外人所熟知,害怕用现代性改善自己。这固然具有防止古文化遗址遭践踏破坏的安全性所在,但同样也会因为无法满足现代人的赏玩需要而离人们越来越远。现在有很多传统文化只是属于考古学家的专利,是每年需要花大批经费在真空里保护的文化宝贝,它们珍贵无比,但对人们来说永远是陌生的,它们的价值仅仅在少数专家手里得到体现,而人们只关心它们能否卖到合适的价钱。

  每一个濒临灭绝的文化品种都应该打开大门让更多的空气进来。很多古迹因为抱住高贵性不放,结果不可避免消亡的命运。现在有一些无法封存的佛像正遭风化侵蚀,因缺乏资金濒临消失,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长久脱离人们的视野,只被考古学家把玩。人们已经形成牢固的陌生感和冷漠感,以至于在国家财力不够分配到文化保护领域时,社会群体会因事不关己而拒绝捐助。

  文化需要不断向前推进,这是一个基本的前进方向。少林寺的文化还俗告诉我们,真正的文化保护不是真空保护,也不是保护它的高贵性,而是如何让它安全而普遍地亲近人们,让社会心理为濒危文化撑起一张牢不可破的保护大网,这才是最重要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