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兆乾二三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1:19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著名黄梅戏作家、音乐家、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级编剧王兆乾先生于今年一月逝世。噩耗传来令我悲伤万分。我与先生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认识的,我视其为师长,颇为敬重。同他交往的许多事,令我难以忘怀。

  早在1981年的农历腊月二十四,王兆乾先生与《黄梅戏艺术》编辑部黄旭初先生来石牌,直抵我家,进门就喊:“老张在家吗?”我在里屋听有人呼我,出来一看,“啊!王

老师来啦,欢迎!”我招呼二位先生坐下,沏茶、递烟。再是,他来商谈如何办好《黄梅戏艺术》,想听听县文化部门的意见。王兆乾说:“你当过县剧团导演,又演过戏,熟知黄梅戏,请你谈谈如何办好《黄梅戏艺术》的高见。”我说了几条,如:刊物每年至少要出4期,能出6期更好,还有要培养新人等等。王先生说:“老张,你的这些意见很好,对我们办刊很有帮助和启发。”

  1983年10月,全国徽调皮簧学术研讨会,在我省绩溪县召开,王兆乾先生与我都是作为正式代表出席的,先生与我合撰了《石牌何家戏曲盔帽店》一文,载于会刊。出席这次盛会,先生的论文是《从池州傩戏的新发现看花部戏曲的崛起》,而我的论文《怀宁民间几种歌舞与徽戏的亲缘关系初探》。散会以后,先生要我充实论文的内容,阐明徽戏诞生在怀宁县的石牌,而不是在徽州。情因上世纪五十年代省里办徽剧团,请老师、招学员都是来自徽州的,因为当时安徽文化部门的领导、戏曲专家大多数人不知徽戏产生在安庆,没有注重“无石(牌)不成班”的史实。

  我回到怀宁以后,遵照先生的点拨,继续深入到石牌、三桥、洪镇、高河等乡镇,进行调查采访,结果获得许多鲜为人知的新资料,于是,我在原来论文的基础上、增添新的资料,改写题名《徽乡丝竹声不断》,载于安徽《志苑》上。此文引起戏曲界名家马彦祥、曹禺、吴祖光、凤子的重视,纷纷来怀宁调研,极大地推动了怀宁乃至安徽的戏曲研究工作,对徽戏诞生在怀宁这一观点,逐渐达成共识。去年的三月底,王兆乾先生又一次来到高河。他对我说:“有一家出版社约我写皖江戏曲。我想请岳西的汪同元负责写‘岳西高腔’;你负责写‘徽戏、徽班’;我自己撰写‘黄梅戏’,并负责汇总编辑。全书约30万字,你要写10万字,不得少于8万字。说的徽戏、徽班,只要与徽戏有联系的人和事,都可写进文章。”

  我接受了王先生分配给我的写作任务,并表示要按时交稿。于是,回石牌后,就着手整理资料,拟好提纲,7月打电话与先生联系,报告了提纲内容:文稿暂定名《怀宁戏曲史话》。“程演生与《皖优谱》、陈独秀《论戏曲》、阮大铖与昆曲及其家班、戏俗、班规等,都要在文中反映。”时至是年9月,《怀宁戏曲史话》写完后,我再次打电话与先生联系,他答应安排时间来怀宁。此次与先生通话,不料就是兆乾先生永诀的绝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