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名厦大外教21年的无烟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2:55 东南快报

  “qingnizaizhelibuyaochouyan”(请你在这里不要抽烟)。

  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一位厦大美籍外教在中国已重复了近10年,如果往上追溯到她来中国之前,这段经历已跨越了21年。

  花21年去实践一个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实惠的梦想,这个梦想背后是一颗高尚的心,还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一边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一边是一个来自这个星球最发达国家的外教,她如何在巨大的文化、文明差异面前去寻求一个支撑点?

  

一名厦大外教21年的无烟梦

  (图)她就是呼吁禁烟的Bonnie女士。

  新闻背景

  在刚刚结束的2006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上,数百名志愿者胸前别着绿丝带,在赛道沿线举起了“携手共建无烟赛道”大旗,该做法来自一个厦大外教的无烟梦。

  她叫Bonnie,自1997年踏进中国以后,她就开始了在中国宣传无烟的历程。从举办宣传禁烟画展,到创办个人关于禁烟的网站,再到几周前她倡导创立“绿色呼吸协会”,Bonnie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为无烟而奔波。

  3月25日,2006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如期而至,来自美国的她知道这是一个契机。马拉松赛前夕,她向市长专线提出无烟马拉松建议,并向组委会提交了一个关于创建无烟赛道的方案,但此事涉及多部门,且赛事将至,组委会建议今年先在赛道外做些宣传,明年再提前筹备。

  Bonnie的想法赢得了多个环保社团认同,于是一场“无烟运动”从民间兴起,该运动不仅囊括了厦门各大高校的环保社团,也赢得了厦门民间环保组织“山鸟”协会的支持。

  她曾有过6年烟龄

  为什么执著地宣传禁烟?

  为回答这个问题,Bonnie足足说了半小时,完了还耸耸肩表示,有些已记不清了。采访结束后,她又发电子邮件进行详解,并着重解释了在马拉松赛道宣传禁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果这次成功,厦门国际马拉松将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无烟马拉松,厦门将走在国际禁烟前列。无烟马拉松可走在2008无烟奥运前。”

  “在美国,香烟已被视为A级致癌物。最近,加州已将户外吸烟列为‘有毒空气污染物’。”

  “只要吸上30分钟这种二手烟,一个非吸烟者心脏病发作的几率可达吸烟者的程度。”

  ……

  以上这些都是Bonnie告诉记者的,她的诚恳与迫切让人感动和尊敬。

  更让记者记忆深刻的是,Bonnie说话的语气从开始的高昂转为低沉乃至哽咽,因为她谈到了她的母亲,一位死于乳癌的长辈。

  在Bonnie母亲在世的最后两年,Bonnie只能看着母亲一动不动躺在床上,一天天瘦下去。

  她母亲是一个烟民,当时的观念一直认为吸烟只会患肺癌,但她母亲没有得肺癌,于是自以为战胜了吸烟,几年后Bonnie才意识到吸烟仍要了她母亲的命。

  末了,Bonnie又补充,她自己有过6年的吸烟史,她们那一辈人很多人都抽烟,虽然那时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不多,但Bonnie内心深处知道她必须戒烟。

  从餐馆开始无烟梦想

  1985年,Bonnie开始了她的禁烟旅程。

  当时她跟朋友在一家餐馆谈生意,餐馆内的烟味让她们感觉难受,那群年轻人看上去比较老,脸上没有光彩,显得一脸病态,而远处没有抽烟的人却容光焕发。

  这让她想起了美国传统西部牛仔健康向上的形象,如今却完成了向无精打采的转变,Bonnie突然觉得很难受。

  她回家查阅资料,发现抽烟的人群中很多没受过教育,且穷人居多,于是她萌发了一种想法:要让更多的人知道抽烟好比吸毒。于是她和一群人开始了自己的无烟梦想,并卓有成效。

  中国的中医、风水及哲学吸引了Bonnie,1997年,她来到了中国。当时她感觉中国环境很好,空气清新;等若干年后再回到美国,她欣慰地看到美国在很多地方设置了无烟区。

  她同时了解到,欧洲许多国家在越来越多的场所禁止吸烟,很多香烟开始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包括中国。

  她意识到,中国需要在禁烟方面有更大作为。

  “Bonnie有些想法让人费解”

  “她有些想法挺让人费解的。”这是厦门大学绿野协会负责人“爬墙”对Bonnie关于戒烟的看法,“爬墙”认为,在中国国情下,Bonnie很多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

  尽管如此,绿野协会也参与了老太太发起的“无烟马拉松”活动,他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支持老太太的想法。

  同样让Bonnie觉得郁闷的是,在美国的商场、学校、医院,她向人展示吸烟对人危害的图片时,往往非常有效,而在中国,反响不多,她觉得这可能是文化差异和历史渊源造成的。

  “因为她是外国人,比较容易引起媒体关注,所以一些环保公益活动,一些人常常会把她请过去,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厦门大学英语专业学生“骆驼”这样告诉记者。

  对这点,Bonnie并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国民心态和民众的态度。

  Bonnie曾在美国接触过香烟广告的业务,她发现香烟广告往往做得非常漂亮,十分吸引人,但其中有很多不诚实的地方。

  Bonnie认为,当美国人被告知受骗后,会从心里抵触这些东西,而不少中国人则是一种消极无所谓的态度,潜意识中是一种习惯了受骗的心理。

  在中国,家长和上司抽烟是理所当然的,家庭成员和员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受害者,有权制止,Bonnie希望在中国人人都能意识到自己拥有这种制止的权利。

  Bonnie认为,在30年前美国反对烟草的活动中,很多在正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美国孩子已开始从心里反对烟草,中国处在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中,但目前需要一个这样的氛围。

  让绿丝带成为戒烟标志

  要实现全民戒烟是个奢望,用Bonnie的话来说,烟草在中国税收中占了相当比重,中国政府也处于两难境地。

  令Bonnie沮丧的是,她中文不好,不能有效劝导别人不要吸烟,更令她难堪的是,她在鼓浪屿上的女邻居一直在抽烟,并且还有一群跟她一起的女烟友,即使当着孩子的面,她们照样吞云吐雾。

  Bonnie正在倡导志愿者胸前别着绿丝带,作为劝导吸烟的标志,她有一个愿望,这个绿丝带能成为一种官方力量,使佩戴它的人有权利去劝导别人不要吸烟,而人们也形成一种习惯,看到它,会自觉想起戒烟。

  尽管Bonnie对在她有生之年看到一个无烟社会不抱希望,但她希望在未来30年内,能看到年轻人不再抽烟,而二手烟受害者也能意识到自己是受害者,从而鼓起勇气劝阻别人不要吸烟,至少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

  Bonnie谈到她这个愿望时,态度严肃而诚恳。

  □记者印象

  初见Bonnie,她刚洗完澡,披着一头金色镀银的头发,身形瘦削,有着西方人特有的高鼻梁。

  对于吸烟的危害,Bonnie口若悬河,从加利福尼亚州的研究报告,到中国吸烟人口的组成情况,从人的DNA再到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这位老太太眼里仿佛只有“无烟”。

  她的书房堆满了多年来禁烟的材料,包括她自己制作的宣传画册,有些图片让人触目惊心。

  记者从她急于表达的神情知道,这位老太太有着我们许多人难以具备的社会责任感,这也许正是她20多年来不懈坚持禁烟的驱动力。

本报记者 冯逵 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