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知荣明耻话“家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6:00 光明网
李月明

  3月24日,工人日报发表了《“家书”果真要渐行渐远?》一文,说是寒假期间,某中学给高一、高二的近900名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给亲人写一封家书。结果有400多人写不出来。其实,写不来家书的,又岂止只是孩子。大人们怎么样呢?我突然想到,在大人中间,倒真应该提倡写写家书,这说不定对培养全社会正确的荣辱观也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有志于此的同志们不妨一试。

  家书,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历来有重要的影响。可惜近年来,由于电话、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亲人之间的沟通渠道方便、快捷,用家书这种形式的人也已经不多了。对于现代普通中国人来说,最出名的家书有两本,一本是清朝的《曾国藩家书》,另一本是近代的《傅雷家书》。他们都有很严肃的家风,家书中又常常显露了他们高尚的道德追求和丰富的人生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依然能震撼和征服千千万万读者心灵的原因。

  历史上有很多家书,不仅是家庭教育的绝好教材,同时也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如张籍的《秋思》、欧阳修的《与十二侄》、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苏轼的《与侄千之书》、黄庭坚的《答洪驹父书》、文天祥的《狱中家书》等。一封难以确定作者姓名的家书“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只是不见秦始皇”,流传甚广,至尽仍是人们处理邻里关系的样板;黄炎培写给儿子的“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四字真言,简直成了人们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写家书说起来简单,不用高深的学问,也无须多少文采,完全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可要写好也确实不易:首先,要平等待人,循循善诱;其次,实话实说,最不可能说假话;再次,自身也必须有正确的人生态度。贪财的父亲不会教育儿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好色的哥哥也不一定要求妹妹“洁身自好,守身如玉”。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面对家人谈话,最是轻松随便,可是,一当需要写信,特别是对自己的至亲骨肉时,手里的笔却很重,一点也潇洒不起来。甚至有时候,关系越亲近,越觉得不能随便下笔。为什么?白纸黑字,说的不对,就可能产生误导。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历来受到真正共产党人的重视。毛泽东、董必武、朱德、刘必承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样板。几年前,《人民日报》上读到两位英雄母亲的遗言,非常感人。一位是牺牲时仅二十三岁的赵云霄,写给出生才一个月又十几天的女儿。她说,“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你可要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另一位是三十年代驰骋东北抗日战场上的赵一曼,牺牲时三十一岁,女儿一岁多一点,她写给女儿的遗言说:“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母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崇高的责任感,直到临刑前,她们仍然不望自己有教育培养孩子的职责。难怪有人说,共产党员不仅是一群为理想和信念而奋斗的人,同时也是一群人格高尚、具有特殊品德的人。

  遗憾的是,现在这种风气却越来越淡了。有的人,在公共场合瞎说八道已成习惯,在家里也不会说话,更别说写什么;有的人,对孩子一味娇宠,只生不教,成了名副其实的衣食父母;还有的,只是钻在钱眼里,认为有钱就行。希望这些同志们多看几遍清醇亲王的“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若问此理是若何?儿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自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些许财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也希望他们再看看郑板桥写给儿子的遗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古人早就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重振庭训,树立好的家风,对净化社会风气,培养民族精英,意义不小。过去我们讲“幼承庭训”“家学渊源”,也讲“书香门第”,“将门虎子”,这都是教育的结果。现在有些年轻人,毛病多,优点少,既不讲公德,也不讲孝道,庭训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天,我们说要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不妨把建立良好的家风做为一个重要方面,希望有能力的同志们拿起笔来,写写家书行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