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商较量中扭转乾坤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6:02 中国青年报 |
大四女生的面试胜场 张小强 报社这个季节会来很多实习生,看到他们,总让我很臭美地想起N年前一次无知者无畏的求职经历。 进入大四,班上所有同学都开始忙着找工作,大家各怀心事,表面上却都故作轻松、避而不谈自己的打算。那种气氛让人不由得紧张。再懒散下去恐怕是不行了,我也像上了发条一样行动起来。 那次,从招聘会冲杀归来的第二天,我得到了答复,一家挺成气候的时尚杂志通知我面试。 记得当天在会场递简历的时候,人家工作人员客气地表示只要有工作经验的。大概我这次的角色只是个陪面试的,只当去见识一下,成不成我都没太放在心上。 第二天,当我走进那家杂志社所在的写字楼时,一下子后悔了。 在一个穷学生眼中,这个地方算得上很高档了,连杂志社的前台接待小姐,都化着精致的淡妆,衣着入时地正用轻柔的英语接电话。 天哪,知道我那天的形象吗?脚上是运动鞋,牛仔裤里裹着厚毛裤,蓝白格子的毛衣,黑色外套,双肩书包。这个样子很难看出有进时尚圈子的潜质。我明白了为什么出门之前宿舍所有姐妹都说,你这样去,99%不可能过关。 那时大家都把面试看得像上战场,如临大敌,我的第一阵,恐怕就要这么败喽!我暗自后悔太不把这当回事儿了,有点儿想偷偷溜走。就在这时,负责面试的一位主编叫住了我。 也许是看了我老土的样子和只打了一页纸的简历,主编对我好像不怎么感兴趣。问了我几个不疼不痒的问题,我也蔫蔫地作答。之后她委婉地说:“我们这次只招有两三年工作经验的编辑,你还没有毕业,可能在这方面不太符合公司要求,所以……” 听上去马上要端茶送客了,这让我很不爽,没工作经验怎么了,谁不是从这个时期过来的呢?再说,凭什么肯定有工作经验的人就一定比我强,我穿的是土了点儿,可脑子聪明有创意就行了呗。就这么出局,我不甘心。 “我的确是没有工作经验,也没什么资源。但有时经验意味着程式化,没有经验的人反而不容易有框框,不是吗?我想,对于一本时尚类的杂志,创新比经验更重要吧。”反正估计也没戏了,把想说的话说完,我礼貌地站起来准备告辞。 “那你觉得作为一个新人,你的优势在哪里?”主编用手势请我坐下,她开始盯着我的眼睛说话,不再不时翻看手中的杂志。我想,她大概没想到一个急需找工作的小屁孩,会如此表现。 我们找工作那会儿,网上没有这么多“求职策略”,也没高人指点过应聘技巧,一切只能凭感觉。我当时想,只要真实地表现自己就好了,而表现真实的自己,总不会让人太过紧张,也只有做到真实,才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去的路上,我在街边的报亭里紧急恶补过近几期的杂志,空谈理念并非我的长项,于是,我结合杂志说了一些看法和建议。现在想起来,当时有些想法真是很幼稚。不过,凭着真诚和这股子冲劲,我赢得了平等对话的机会。 我们的交谈总算开始像那么回事了。回答问题时,有时我从读者角度,有时从同事的角度,总之,淡化了应聘者的身份,甚至也反客为主问了问杂志的情况。既然是双向选择,我也有选择的权利。 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聊了近半小时后,主编想起了一道重要考题——英语。她要求我用英语和她对话,这可把我难住了,磕磕绊绊说了几句就出了大汗,脸也憋红了。 人在面对自己的弱项并想极力掩饰的时候,只会吃力不讨好。再这样下去,大好局面就没了,必须马上扭转形势。当主编让我用英语谈一下面试的感受时,我用中文开了口说:“听或写,我还勉强能应付,但口语真的不是我的强项。我都出汗了,这一项我自认不及格了。现在很多工作都离不开语言工具,我也有计划地在强化这方面。” 主编本来在我打磕巴的时候皱了下眉头,听我说完,笑了笑,没再继续。 面试结束后,主编对我说,原则上我们今年不招收应届毕业生,你的情况我会请示一下总编辑,就这两天,你等我们的回话吧。 尽管她加上了“原则上”这几个字,但我还是没抱太大希望。但事后证明,她那天并不是在敷衍我。两天后,我被杂志社的总编辑召见,他对我说,是那位主编向他推荐了我,并希望一定见见。 那次面试的很多细节我都印象深刻,使我想起电影《出水芙蓉》里的经典台词“我多美,人人都爱我”。当一个人说“我能行”的时候,会感到松弛,松弛的状态会释放更多潜能。有的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我们害怕做不到。 卧铺票显示的公关实力 柏弈 车厢里像闷罐一样,不仅座位上人员超载,连走道都被塞满了。空气严重污浊,身体接触达到了极致。旁边座位上一位女乘客已经趴在素不相识的男乘客腿上睡着了。 这是若干年前北京开往新疆的列车。此前一周,我们十几个美院的学生还为能到新疆写生而欣喜若狂。如今,站着的和坐着的,每个人都眉头紧锁,牙关紧闭,再也没有谁有心情像往常一样嘻嘻哈哈调节气氛。 带队老师安慰大家:“到了目的地,你们会觉得这一切都值得。”我有点儿心酸,带队老师已年近半百,在这个连上趟厕所都像要越过千军万马的地方,他挨到地方也会掉一层皮。 “不行,我得想办法弄几张卧铺票。”刚一说出口就被几个同学嘲笑:“别做梦了!这几个座位都是托了好多人买到的。”我偏不信。 在胸前挂着“列车长”牌子的一位男士匆匆走过的当口,我拉住他:“列车长,能补几张卧铺票吗?我们是到新疆写生的学生,您看老师这么大岁数了!” 列车长头也不回:“要有卧铺谁还坐地上呀?!” 多年坐车的经验告诉我,列车长手头一般都有机动车票,但不会轻易给人,我必须找到他单独谈。 我挤到车厢一头,看列车员正在休息室休息。于是开始套近乎,说些“你们工作辛苦”、“还要伺候一车人”、“旅途乏味”之类消除敌意的话。等她放松警惕了,我故作随意地问:“你们列车长叫什么名字?他手里有卧铺票吗?” “叫孟军,不过有也不会给你。” 世界上哪里有办不成的事?回到座位,我开始寻思“讨票计划”。 真是天助我也!列车长居然又过来了,好像前一个车厢出了点儿事,他走得很急。我大声喊:“孟军!” 他表情漠然地回过头,眼睛里充满了疑惑。 我极为友善地笑道:“孟军,你看哥们儿都站几个小时了。”我以他的名字作为拉近距离的手段。因为在我看来,列车长通常是很牛气的,一般人不敢直呼其名。我这一声,从心理上来讲,起到了震慑的作用,会给天天在车上看惯了谄媚乘客的他一种异常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果不其然。在我微笑看着他的同时,他开始由紧张变得松弛:“什么事?” 我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和他对垒。出于面子,他肯定又会一口回绝。我必须在一个相对私人的地方和他谈判,“你去哪儿呀?” 他敷衍了一下,“一会儿我在餐车”。 有了这个消息,我心想有戏了。下一个攻克地点就是餐车,我费了几乎半个小时才挤过去。结果列车长还没回来,我告诉餐车工作人员和列车长是朋友,约好在这儿见面,才得以进去等候。因为当时不是就餐时间,乘客不准进入。 正打盹儿,列车长进来了。他有点儿愕然,显然没想到我真会找到这儿来。消除隔膜后,我们聊得天南海北,从怎么知道他的名字谈到我的大学生活,从北京看病、买东西贵谈到新疆有哪些地方好玩。 我猜想,他之所以愿意和我聊,也是出于“愿意沟通”、“想交朋友”的心理。常年在列车上,虽然接触的人多,但能成为朋友的却极少。看我不卑不亢、彬彬有礼,又不是个讨厌的人,权当多交了一个朋友。 “既然是朋友了,帮我们老师弄张卧铺票吧?”我看时机已经差不多,料想他不便推托,终于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他爽快地从桌子上撕了个报纸角,拿出口袋里的空铺统计单子,就给我写了一张铺位号和签名。 目的达到,我们也已经谈了一个多小时。准备起身去补票,我突然又有一个念头,刚才的单子上显示起码有十几张空铺,何不多要几张? 于是我转身坐下:“孟军,多给几张吧,你看给谁不是给呀?” 列车长先是一愣,然后说:“你这小子,要几张?” “再要3张!”我一口咬定。 看我拿了4张卧铺票回去,大家目瞪口呆。可我却觉得一切都在料想之中,其实我只是从心理上战胜了他而已。从头到尾,都是我处于攻势,为了自己的目标步步进逼,而列车长却一直处于守势,在我一系列手段下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但我相信他最后的感觉决不是“妥协”,而是心甘情愿地为朋友提供“帮助”。 自那儿以后,大家都叫我“小神通”,我也自信真的能攻克令别人望而却步的各种难题。不是自己有多么雄辩,而纯粹是一场场心理战。而在这些心理战中,必须保持以下心态: 一、自信。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够从心理上打败对方,即使地位差异很大,那也是特定环境下暂时的状况,不能因此而底气不足、点头哈腰。 二、审时度势。目的性不要太强,不能一开始就亮出底牌,要先预热,等待时机成熟。 三、换位思考。揣摩对方的心理,站在对方角度上想问题,同情对方处境,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四、谦卑诚恳。态度要恳切,不能总觉得别人“应该”怎么做而大吵大闹。要让对方心甘情愿因为你的人品而提供善意的帮助,而非妥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