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联重科撑起产业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7:19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杨熙明 通讯员 卢青 黄海

  3月10日,一支浩浩荡荡的平板拖车队伍,缓缓驰出中联科技园大门。车队装载的10台塔式起重机经上海装船,发往非洲安哥拉。我国塔机产品出口的最大一单由此拉开序幕。

  2005年度,在国内工程机械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大势下,中联重科继续保持着产销两旺的好势头,尤其是产品出口更是取得了长足发展。年末,一次性签下79台塔机、6台50吨汽车吊、3台随车吊,合同金额总计700万美元的出口大单。

  中联重科如今已成为跻身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之列的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更为重要的是,中联重科紧紧抓住“基础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这三个重要环节,自主创新,相继研发了一大批我国施工领域急需而又领先世界水平的工程专用装备,打造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具影响力的自主品牌,初步形成了与世界强势品牌一争短长的格局和实力。

  科技产业化———先行者

  创业是艰苦的。1992年,在时任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副院长的詹纯新带领下,7名职工依靠50万元借款,创立了院办产业中联公司,选择混凝土泵送机械作为主导产品,开始科技产业化的尝试。

  1993年7月1日,我国第一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HBT40型混凝土输送泵终于试制成功。但是,早期产品毕竟不成熟,在施工使用中问题时有发生。1993年底,广深高速施工如火如荼。在一座桥梁的大方量混凝土连续浇注施工时,因为作业现场温度高,工作中的中联泵液压系统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停机。幸亏现场服务人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才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现任总工程师刘权那时经常像救火一样,穿梭奔波于各个工地。

  一面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带来的诱人利润,一面是不断告急的产品质量,在这个两难抉择之间,詹纯新董事长冷静地做出了果敢的决断:“停产!不再生产,不再销售,静下心来搞第二代产品。”

  1994年7月,适应中国“国情”的第二代混凝土输送泵终于下线。研发人员对第二代泵加装了强制风冷散热系统,升级优化了液压系统配置,整体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并结合中国混凝土作业过程中骨料级配偏高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中联泵送产品迅速打开市场。企业逐步成长为国内产品型谱最完备的混凝土设备制造商,并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泵柔性生产线。

  通过2002年兼并湖南机床厂、2003年重组并购浦沅集团,中联重科迅速做大做强主业,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和湖南省工业化标志性企业。

  行业进步———领跑者

  近年来,国外行业“巨鳄”的跨国并购在我国装备业愈演愈烈。挖掘机行业经历合资到独资的演变,基本上已经被外资企业控制,而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等国际巨头雄心勃勃地想要实现在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一统天下,对我国装载机市场也一直虎视眈眈。相比之下,混凝土机械行业是目前外资介入程度最低的子行业,这与中联重科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在行业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是密不可分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联重科的带动和引领下,很多企业纷纷进入工程机械尤其是混凝土机械行业,厂家一下子发展到了几十家。伴随民族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洋”品牌设备曾经占领我国混凝土施工领域大半壁江山的局面一去不复返。2001年,国外某品牌总裁在参观中联规模宏大的现代化车间后感叹:“我们已经决定放弃在该领域与中国同行的竞争”。据统计,在中联重科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下,目前,国产混凝土泵送机械不仅夺回95%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已大批量销往海外,形成了与国际知名品牌竞争的能力。其中,“湘籍”混凝土泵送设备已经连续数年占据70%以上的国内市场。

  持续创新———追求者

  2005年5月,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生产的16个新产品,一次性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就不乏“国内首创”、“替代进口”、“国内领先”甚至“世界领先”的新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首台国产路面加热机尤其受到了鉴定组专家的关注。

  路面加热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修复施工的关键性设备,能使一定深度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快速得到大面积连续加热,从而达到后续施工所需作业温度的要求,广泛适用于高等级公路、市政道路、机场跑道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修复施工。

  2004年7月,在河北廊坊高速公路维护施工现场,首台国产路面加热机———中联LR4400型加热机和国外某知名品牌同类产品进行比对性工况测试。在发达国家也只有短暂研发历史的沥青路面就地再生设备领域,国外同行不相信中国人能迅速制造出各项性能均超越他们的产品,于是手握各种检测仪器,亦步亦趋地紧跟在中联加热机后面仔细测试。现场操作工人笑着对他们说:“中联的,YES;你们的,NO!”测试结果显示:中联LR4400型加热机在加热方式、加热能力比率、整机噪声和烟雾排放等方面,多项关键指标明显优于国外知名品牌,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个由中联重科年轻女博士付玲领衔研发的项目,尽管是行业前瞻性项目,市场处于待培育期,但已经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并已实现近1000万元的销售额。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逐次进入翻修维护高峰期,该设备市场前景更是无比广阔。有专家现场评价:首台国产路面加热机在中联诞生,有着必然性,是中联重科长期坚持自主创新的必然结果。

  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中联重科始终坚持原始性创新是根基、集成创新是加速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二次创新,引领行业与国际巨头抗衡。

  詹纯新认为:“原始性创新,能有效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使整个行业受益,由科研院所孵化演变来的中联重科义不容辞”。自创立以来,中联重科始终走在行业基础性、原始性创新的最前列,花大力气进行液压、传动、耐磨、控制等基础学科共性技术应用研究,储备了一批关键性、前瞻性技术。目前,中联重科的耐磨材料技术、高强度合金钢焊接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础性原始性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行业的各类产品,为产品升级换代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会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因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正确处理好引进与吸收的关系,在国外技术的基础上消化吸收再创新,中联重科称之为“高位嫁接,二次创新”。

  被列入国家863计划项目,由中联重科和国防科大合作开发的“智能路地铣、掘设备及产品协同开发平台”项目,获得国家验收组专家“整体技术领先世界水平”的高度评价。而4年前,当中联重科的科研人员与德国维特根公司谈判选购样机时,德国人不相信没有经验的中国人能研制出国际先进水准的智能型铣刨机,即使仿制出来了,关键配件和知识产权还得依赖他们。但让他们失望的是,在去年德国人来参观时,发现中联的刨铣机,比他们的聪明得多,尤其是在作业时,对金属物的探测、钻头的保护等多方面都率先用上了“脑子”,这是他们至今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中联员工餐厅用餐时,德国专家不由得用很多“想不到”来感叹中国人的创造和智慧。

  2004年,中联重科的产品第一次参加全球规模最大的德国慕尼黑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参展产品质量、智能化程度及外观造型等引起欧洲同行的高度关注,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抄袭技术”。但经过仔细观摩比对,他们的态度由质疑转为赞叹,一位法国同行参观后用法语留言:“睡狮已醒”。

   成果一览

  1、轮式起重机伸缩臂计算方法和最佳截面的研究———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潮湿法混凝土喷射技术的研究———1985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3、HZS50混凝土搅拌站———1992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4、SHZ20型扫路机———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5、HBT系列混凝土输送泵———199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994年湖南省科技创新金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6、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

  7、高压大排量混凝土输送泵———“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

  8、年产20万方商品混凝土成套设备———“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成果

  9、YZ18振动压路机———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

  10、智能陆地铣、掘设备及产品协同开发平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黄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