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引领跨越--贵州科学院优秀人才和团队速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7:42 贵州日报

  春暖花开时节,贵州科学院党委书记鄢贵权的办公室里绿意氤氲溢满春的明媚。“‘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带来了改革开放后科技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一见面,这位担任着书记职务的教授开门见山对全国科技大会给予高度评价,并对即将召开的全省科技大会满怀期待。谈到本院的优秀人才和团队时,在座的几位院领导成员誉才爱才之心溢于言表:“一流人才干一流的事业,高水平创新要靠高水平人才实现。形成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创新思想充分涌流的局面,聚集一批高层次学术技术带头人,是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基础。”

  奋斗篇:自主创新

  贵阳市白云区花儿芬芳惹人醉。为农民带来明显实惠的杜鹃、马蹄莲栽培技术,正是贵州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花卉专家陈训及他所带领的团队多年潜心花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不仅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全国新产品及栽培金奖5项、银奖6项,而且积极进行成果转化,结束了贵州不能人工种植杜鹃的历史,多品种的杜鹃花本土供应达到30%以上。位于白云区的花卉科研生产基地拥有150个大棚,年产鲜切花150万株,市场拓展到全国各地。科技创新为我省花卉产业的兴起注入活力,非洲菊、蝴蝶兰、玫瑰、康乃馨、紫玉兰等多品种花卉盛开在贵州高原,姹紫嫣红,去年全省花卉业的年产值已首次超过2个亿。

  贵州科学院的生物生态研究在省内占据制高点———我省第一部《贵州植物志》由科学院主编,其中有7卷获贵州科技成果一等奖。以朱文孝、苏维词研究员为带头人的团队在喀斯特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作了许多创新性工作,主持国家、省级重点攻关项目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和省级奖项十多次。朱文孝等为黄果树系列、龙宫系列、以及亚洲第一长洞绥阳双河洞的研究考察与开发立下汗马功劳。生物生态研究中的一批重大项目成果对我省喀斯特地貌修复、水资源开发治理、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科学院的人工智能软件基础研究和应用在全国IT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曾在“863”计划中承担了三个前沿项目。美国人工智能权威刊物《信息与计算》在上世纪90年代首次发表中国大陆学者的论文,作者就是贵州科学院的张明义教授。2003年张明义被邀请出席在墨西哥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联合大会,成为进入程序委员会(相当于评审专家)的唯一一位中国大陆的人。在张明义、李丹宁、任凤媛、王季槐、司兵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努力下,贵州科学院在人工智能、生态模型、工业控制、节能技术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由贵州科学院承建的贵州省材料技术创新基地,为贵州“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顺利通过立项评审奠定了坚实基础,填补了贵州省过去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空白。纳米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已于2004年形成贵州科学院第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纳米氧化锌项目具有原创性、前沿性,引起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高度重视,主动进行合作。贵州科学院院长何力、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主任谭红、纳米材料工程中心主任薛涛、副主任曾舒等一群年轻有为的科技专家谈起相关话题时兴致勃勃,信心十足。原副院长、著名材料专家汪大成特别强调要立足实际做好扎实的基础研究,并主张在研究过程中“杀鸡也要用牛刀”,要用最先进的技术科研手段和创新思维面对自己的研究对象。他的项目组研发的低银铅钙合金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得到广泛运用。

  眼下,贵州科学院在材料、生物生态环境和IT技术三个优势学科群方面的创新体系正抓紧整合和优化,并加强与企业、高校的联合和协作,使贵州科学院作为我省唯一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成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情感篇:机场留人

  “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有书记机场苦留人”在贵州科学院传为佳话。几年前的一天,突然听说留法博士张璞办理手续要到法国定居,且已购买机票前往机场准备登机出国了。正在忙得脱不开身的鄢贵权立即请人赶往机场极力挽留。最终,张博士被一片诚意所感动,当即退掉机票留了下来。“鄢书记完全是凭感情留人啊!”何力院长在给记者介绍这段往事时仍禁不住发出由衷感叹。张璞留下后不负众望,在古人类研究方面的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赞赏。最近又牵线搭桥并积极促进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与贵州科学院、贵州大学共建贵州自然历史博物馆,共同培养博士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宝贵的战略资源,科学院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牢固树立“千秋大业人才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围绕科研、产业化这个中心着力建设人才队伍。去年院里召开了人才工作会,出台《贵州科学院2006年——2010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系列文件,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通过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进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近几年院里的拔尖人才没有一人流失,尽栋梁之责;一批年轻科技才俊脱颖而出,走创新之路。

  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在贵州科学院已蔚然成风,老中青结合的人才梯队正逐渐形成。全院干部职工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68.8%。在院的“十一五”规划中,对人才队伍建设有一套完整的战略构思,对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集成创新也进行了专门部署。

  把人才资源用活,把社会资源用好,科学院要求科研人员主动走出院所,主动与地方政府、大企业大公司合作。最近,为整合我省优势科技、社会、人文资源,创建我省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牌,建立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贵州科学院以自身创新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和省内大企业的合作,拟在促进科研工作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方面迈出新的步子。

  为改变一些科研人员只能应对“找饭吃”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的窘迫现状,从今年开始,科学院将逐步增大投入,设立一百个左右的创新岗位,为一批专门人才集中精力搞科研创造宽松环境,使高科技产业化能够得益于自主创新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篇:优秀团队

  贵州科学院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了四大类、九个方面的研究团队。其中有的团队直接处于科技发展前沿,独领风骚,把创新的成果成功孵化、转化,赢得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前景,如纳米多功能耐用农用棚膜、用于军工和汽车制造的新材料、低银铅钙合金阳极板、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城市节能照明系统等;有的则已找到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全新空间。如贵州天控自动化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就是一个集科研、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专业化集团。科学院将以该公司为基础,在金阳国家高新区建立贵州省自动化信息工程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对一些景况较差的企业,则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体系整合人才资源等给予多方面的关心扶持。

  建设团队是主线,凝聚人才是核心,营造环境是保障,实现跨越是目标。贵州科学院从战略高度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和相应的社会资源,促使各团队充分发挥出1+1>2的研发效应。其中包括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成果转化经营团队,以及在每个学科方向的创新群体内形成的3至5个由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领衔的特色技术团队。这些团队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三个体系努力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奉献篇:魂牵灵芝

  悬崖边那朵罕见的大灵芝在阳光照耀下格外夺目。发现这一目标的人异常激动,专心寻找最佳角度拍摄。由于精力都集中到灵芝上了,没料到会一脚踩空摔下悬崖……当他以为要告别无比眷恋的人生时,却意外地被一棵树挂住了,更幸运的是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被老乡发现并获救。遭遇这番生死考验的就是目前在我国数一数二的灵芝专家吴兴亮研究员。最近,凝聚着他毕生心血智慧和独创精神的《中国灵芝》科研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像吴兴亮一样的“工作狂”在贵州科学院比比皆是,林蓉、林昌虎、姚松林、邹天才、罗心毅等等,个个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都有自己钟爱的科研领域和项目。他们中不少人还兼任省内外高校的客座教授、学科领衔教授。经过艰苦的科研创新,从他们的手上诞生了一系列科研产品,带出了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优秀人才。科学院的许多科技专家,都有一番为科研宵衣旰食栉风沐雨忘我拼搏的难忘经历,但他们却无怨无悔乐此不疲。

  “一冬寒风随夜尽,九州春色照阳明。”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在科技发展自主创新的主旋律中,贵州科学院全体职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量克服资金不足、科研环境仍然艰苦、某些领域存在人才断层等困难,励精图治,以项目为纽带,内联外引重组资源,打破所院界限,加强科研创新体系平台建设,为打响贵州科学院的品牌、建设创新型国家、以自主创新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实现历史性跨越谱写新的精彩篇章。

  作者:奚晓阳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