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武中奇夫妇的坎坷岁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09:29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韦晔王雪梅贺沂沂

  【金陵晚报报道】 是书法家,也是军事家,是文人,也是武将。武中奇的一文一武看似矛盾,实则互相激励。

  他“用步枪打下飞机”、“脾气大丢过两次工作”、“夫妻两人在文革中经历坎坷

,即使在牛棚里,连家中亲人的一根筷子也得不到,也能感应到家人心灵的思念”……

  只有如此的“剑胆”才能练就坚强的人性。

  他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山盟海誓,然而他们风雨同舟走过的一个多甲子轮回,漫长的岁月、坎坷的征途比浪漫的故事更能证明爱情的分量。

  有一次,在南京市体育馆召开批斗大会,造反派批斗武中奇时还揪着他爱人冯玉华去陪斗。走进体育馆大门,武中奇看见被造反派押着的冯玉华了,好久不见,悲喜交集,酸甜苦辣的各种滋味顿时涌上心头。

  老两口在批斗会上见了面,谁也不能和谁说话,只不过互相使了一个眼色,点了一点头。两年多了,谁也不知道谁的情况,这一见面他们都知道了对方身体和精神没有太大的问题,心里总算是一块石头落了地。

  在旁边指挥的是文保会造反派头头,张着嘴领头大喊:“武中奇、冯玉华,是‘五一六’反革命分子!”

  冯玉华接着就喊:“你才是反革命分子哩!”她这一喊,就有两个人扑上来,扭住她:“低下头!”冯玉华说:“就是不低,就是不低!”两个人对她连打带踢,不料,让她一甩拉,把一个人甩到一边去了。冯玉华所在机关的人看到冯玉华要吃大亏,就高声喊:“冯玉华低下头来!”

  本来,把冯玉华抓去的时候,她所在机关的人就对造反派说:“我们冯书记身体不好,你们不能伤害她!”

  此时,造反派就不管这一套了,看到冯玉华不低头,他们就派上来一个大个子,扭住冯玉华的两个胳膊,大概是力量用得太大了,在后面一拥,竟然把冯玉华推到台下去了,摔坏了她的膀子,以至于多少年以后,冯玉华的脖子都无法正过来。即使这样,冯玉华还是站在台上,昂着头,怒目圆睁,始终不低头。

  武中奇又被戴上手铐拉走了。冯玉华耷拉着受伤的胳膊带着两个女儿,在大街上边走边高声历数造反派的罪行。她身后成群结队的人跟着看,都对她表示同情和支持,很多人钦佩地说:“这个老太婆真厉害!”

  当时,冯玉华的职务是南京市金属材料总公司党委书记。武中奇坚信,自己的人生悲剧,肯定给了她的人格一次次强有力的锻打。从此以后,纵然是雨鬓风鬟,千难万险,她也足以承当,不会退却了。

  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的漫长岁月里,武中奇的坎坷命运给冯玉华和整个家庭带来了无穷的伤害,她都默默地承受了。这往往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

  冯玉华在武中奇第一次身陷囹圄时,已经是5个孩子的妈妈了。

  且不说要照顾这么些孩子的吃、喝、穿、学习和教育,也不要说她还担任着上海国棉五厂党代表和16个纺纱厂总联络员的重任,需要耗费多么大的精力和心血,仅仅孩子突然生病就难以照顾:儿子双纪生下来不满周岁便患幽门梗塞病做了手术,儿子连通患急性脑膜炎留下了后遗症,二女儿晓临得了肺结核病,五女儿江洪脚部骨折……冯玉华一次次抱着孩子,请医拿药,给孩子喂药喂饭喂水看门诊,东奔西跑,没黑没白,里里外外一把手。

  开会时武老火了

  “什么时候走的?”1989年从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离休的研究员王引从记者的电话里获悉武老仙逝的消息后说不出话了,“你晚点再打给我吧。”

  昨日下午,当记者如约再次致电王老时,他平静地回忆起了上个世纪60年代在武中奇身边生活、工作的情景。

  “你得把这里当成家”

  “1960年到1965年,我从江宁借调到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工作,当时武老主持工作,在总统府大院办公,他还保留着军人的风骨,说一不二,工作上很多难题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很快就解决了。”

  “武老就像我的慈父,无微不至地关心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当时文保会常常开会,我是借调来的,不敢去参加讨论。一次武老问起来了,会上就有人说,他是借调来的,不参加会。武老发火了,都是为国家做事,什么借调不借调啊!”

  王老回忆说,“我进了会议室,他当众宣布说,‘以后每次开会你都得来,你得把这里当成家!’他每个字都掷地有声,从那时起我就把他当成慈祥的父亲了。”

  这五年,王引在武中奇的领导下,和同事一道,修缮了南唐二陵、六朝石刻等一大批重点文物。

  我给武老当书童

  王老还清晰地记得为武中奇裁纸的细节。

  “那时武老常在休息的时候在报纸上练书法,我和韩品铮同志就在他左右一边学习,一边帮他打下手。韩品铮负责磨墨,我在一边裁纸,就像两个小书童。当时很多单位慕名求字,他就写在报纸上,再交给对方去制作。”

  王老回忆说,“‘胜利电影院’、‘大华电影院’就是我们亲眼看着他写的,回家后还琢磨他的笔法。”

  “文革”开始了,武中奇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王引和韩品铮也因为在他身边裁纸、磨墨被扣上了“武中奇黑瓜”的帽子,王老笑着说,“我是武老的黑瓜,现在想想挺好的!”

  武老四次要我回南京

  “‘文革’开始后,我又回江宁工作了,成天无所事事,顶多整理一下报纸。武老很着急,你得发挥作用啊!”王引告诉记者,武中奇在‘文革’中曾四次带着调令去江宁交涉,“领导不同意啊,‘你拿着江宁的工资,在南京干活,吃里扒外啊?’”

  “武老一听拍桌子了,‘都是在为党工作,怎么能这样!’可是当时武老身处逆境,最后我还是没有回到南京。”

  即使这样,王引还是非常感激武中奇的知遇之恩。“他四次要我回南京,说明对我的工作还是认可的,还有一个原因,我的家庭当时就要破裂了,要是能回南京,就有转机,武老所以才那么着急。”

  1978年,王引终于回到南京了。第一件事就是去朝天宫的武中奇家探望。“他一开门,就紧紧握住我的手不放,老泪纵横,‘你终于回来了!’说了一遍又一遍。”

  用步枪击落日军飞机

  武中奇先生不仅是个书法家,还是一位老革命。他曾经在老家山东参加武装起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身经百战,为共和国建下功勋。有人说,武老拿起笔,笔走龙蛇,能写出精彩的书法;如果拿起枪,也能够驰骋沙场,威震敌胆。至今,在南京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武中奇战争年代的传奇故事,记者搜集到其中一二。

  上世纪30年代初,武中奇在泰山脚下的纪念武训学校任书法教员。在这个学校,武中奇认识了几位共产党员,参加了革命工作。

  1936年,武中奇把自己位于济南曹家巷11号的家让出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机关的驻地,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同志、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林浩、组织部长张霖之、秘书长赵健民都曾经在武中奇家中隐蔽居住长达两年,同志们住在武中奇家都感到很安全,林浩同志就曾经说过,住进武中奇家,就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为了保障山东省委领导同志的安全,那两年,武中奇睡觉从来不脱衣服。武中奇曾经回忆说,那时候,如果山东省委开会,武家老小就轮流放哨,提防国民党和日本特务的破坏。那两年里,武中奇几乎没睡过一个好觉。

  抗日战争爆发后,武中奇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1938年,武中奇任八路军第四支队特务大队大队长,率部前往山东益都县开辟游击区。10月9日早上,他带领一个排执行侦察任务,在路上,天空中突然传来一阵飞机轰鸣声,原来是一架日军轰炸机。当时,鬼子已经占领了山东,骄横的日军自恃有制空权,他们的飞机耀武扬威,从不把中国人放在眼中。

  看到日军飞机如此嚣张,武中奇火了,他卧倒,并举起手中的步枪,向空中的日军飞机开火。战士们在武中奇的带领下,也瞄准射击,子弹向日军轰炸机射去。当时,八路军部队使用的是苏联水连珠步枪,这种枪射程远,威力大。战士们打了几个齐发,只见日军飞机发出一声刺耳叫声,就屁股冒烟,栽了下来。

  步枪竟然击落了飞机这样的庞然大物!兴奋的武中奇带着战士们向坠机地点赶去,还抓获了一名俘虏——轰炸机上的机械师。第二天,武中奇还和他的战士们把这架飞机的残骸拉回根据地进行了展览。

  武中奇指挥战士,创下用步枪打下重型轰炸机的战争奇迹,长期在山东抗日根据地流传,大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

  丢过两次工作

  武中奇是山东人,个性耿直,脾气有点大。尤其是年轻的时候,血气方刚,脾气一上来就打架。书画家刘如生告诉记者,因为这个脾气,武中奇曾经两次打架而丢掉过工作。

  武中奇生前很喜欢向人讲起这些往事。十八九岁的时候,冯玉祥在山东办了个育才学校,他很欣赏武中奇的才气,聘请他到学校任教书法和篆刻。

  这份工作得到了很多人的羡慕,但是没教多久,武中奇就遇到了一件很让他火冒三丈的事情,学校有一个老师仗着自己有后台,经常欺负学生,很多学生敢怒不敢言。

  武中奇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天,他找了个机会,将那个老师狠狠地打了一顿,然后收拾行装,离开了冯玉祥的育才学校。

  后来,武中奇又到山东省级机关做文书,有一次,他因事去找一个人,但对方态度很不好,武中奇一下子就火了,将他从楼上打到楼下。

  打完后,身边有人好心地提醒他:“你快跑,他是某某干部的亲戚。”一听这话,武中奇就知道,自己在机关肯定呆不下去了。所以回到单位后,他主动提出了辞职。

  88岁放风筝

  除了在书画艺术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外,武中奇还是个不折不扣的“风筝迷”,他一直担任着江苏省风筝协会主席一职。

  昨天,江苏省国际体育交流中心主任雎宁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雎宁在筹备江苏省风筝协会的工作时,从朋友处得知大书法家武中奇也是个风筝迷,于是他亲自跑到武老的家中去邀请他当协会主席。“本以为很困难,因为他肯定身兼数职,公务繁忙,没想到武老一听说风筝协会就很高兴,他说,这个协会主席我一定要当。”

  当了主席后,武中奇很敬业,“其他协会的活动他可以不去,但是我们风筝协会的活动只要通知了,他就肯定来。他非常喜欢风筝,爱放风筝,更爱收藏风筝。哪怕后来年龄大了,不太方便出远门了,他也要坚持自己到现场坐着看看。前年,在白马公园举行国际风筝比赛时他就亲自来了,看得可高兴了。”

  武老还给雎宁讲了许多关于他和风筝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文革中做风筝的事。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他挖空心思到处找材料,竟然用牙膏皮和头发丝做成了风筝,而且还能放起来。我听了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武中奇88岁时,雎宁陪着武老去了趟潍坊,“一路上我还真担心他身体撑不住,但他完全没问题,到了潍坊后看到别人在放风筝,他也手痒,拿着个风筝就放了起来,看着他昂着头像年轻人一样跑动的样子我真是又好笑又着急。”

  百岁养生秘诀

  武中奇在省书协当主席的时候,书画家洪伟跟了他13年,负责他工作中的一些事务。现在洪伟已经退休在家,讲起武中奇时,洪伟很推崇他的生活规律。

  “他每天早上按时起床,晚上按时睡觉。良好的作息习惯让他对凡事都很认真,每次开会,他都不会迟到,也从不早退。”

  洪伟还记得武中奇很少在外面吃饭,“因为他夫人将他照顾得很好,他喜欢回家吃饭。幸福的家庭生活,也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写字,武中奇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了,他有很多麻友。

  武中奇每次打麻将都在家里,重要是娱乐,“年纪大了,眼神不好,钓鱼、打高尔夫都不太方便,麻将倒是随时可以玩的。他觉得这样可以活动脑筋,防止老年痴呆。最重要的是,他喜欢坐在家里,边打麻将边不时地和家人说上几句话,安享天伦之乐。”画家大痴深得武中奇赏识,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武中奇的逗趣。逢年过节,大家总喜欢到武中奇家里小聚,“前年春节,我们去给老爷子拜年,齐名头上没有几根头发,刚坐下来,老爷子就乐开了,笑着指着他说:‘光照千秋啊!’”

  那年过年的时候不能放鞭炮,大痴他们就从街上买了好多气球,抱到武中奇家中,大家一起踩气球,“老爷子也跟我们一起玩,开心得不得了。”

  写书法自然也是长寿秘诀之一了。老人的弟子刘如生透露,“练书法就好像练气功一样,凝神提气,全神贯注集中于笔尖一点,没有任何私心杂念。”

  不过最绝密的一招却是武老在坐牢时学来的——四平八稳坐在椅子上转动腰部,正300下,反300下,每天坚持。“武老说了,锻练腰部,腰好肾好,身体好。”这可算得上是武老的独门养生秘诀了。(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