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医生患者边交谈边开颅取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0:20 信息时报

  时报讯(记者游曼妮通讯员温志勤)首席翻译官的肿瘤长在了大脑的语言功能区。能否摘掉“定时炸弹”又能保住语言功能?广州的两家医院的医生在开颅摘除肿瘤的同时,一边对他进行各类语言测试,尽量避开手术对功能区的损害。目前,这名患者只是说英语单词时会反应稍慢。

  语言中枢长肿瘤

  49岁的方先生是广州一名同声翻译,在其所在单位任首席翻译官,英语、粤语、普通话、日语、法语都是他的拿手好戏。没想到,他在医院被检查出大脑前叶到额中被胶质瘤侵犯,而这个区域正是大脑的语言功能中枢。

  如果按照传统疗法开颅取瘤,稍有不慎就会踩到“地雷”,靠“说话”吃饭的他一辈子就可能失语了。

  有没有可能小心地避开“雷区”,又能取干净脑瘤呢?方先生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语言障碍中心的专家求助,该院设计出了一套手术“定位”方案:为方先生进行语言测试,通过立体核磁共振追踪,看他的哪些脑区是用于语言表达和理解的。3月17日,方先生接受了读写汉字、英语听说、看图说单词、加减乘除的测试并得到一个合格分数,而专家也基本摸清楚了肿瘤和语言功能区的边界所在。

  开颅时睁眼对话

  3月22日上午8点多,方先生被推进广州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的手术室,进入手术室的还有暨大一院的语言障碍中心、核磁共振中心的专家。

  局部麻醉后,医生打开了方先生的大脑。此时,大脑被打开的方先生不停地和医生进行对话。语言专家要求他发“a”,他能顺利照做。这一部分正常,神经外科医生可以切除附着在上面的肿瘤。

  端起一台电脑,不断地播放着200多张幻灯片,医生时而要求方先生“将‘书’翻译成英语”,时而又要求他用广东话详细讲述一段日常生活。当医生的手术刀碰触到相应的区域,如果方先生的答案出现异常,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尽可能选择“安全地带”进行切瘤。

  预计两月后上班

  6个小时后,方先生大脑内的胶质瘤清除干净,语言功能测试成绩表明,较之手术前他的英语单词反应速度稍慢,中文词组的延伸水平有轻微影响,而广东话和英语的互译能力完全没有受影响。

  目前,方先生正在接受语言功能的康复训练,预计两个月后可以重返工作岗位。

  暨大一院语言障碍中心的陈卓铭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结合神经外科、语言功能测试、立体核磁共振三项技术进行保留功能的脑瘤切除术,此前在国内未见报道。而这一方法还可以扩展到有关计算、记忆、分析推理、抽象思维等脑功能区的病灶治疗,更准确地减少手术创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