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因水得益的武山(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0:2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因水得益的武山(图)

  武山兴旺的蔬菜种植业。

  

因水得益的武山(图)

  马力镇副镇长向记者展示种谷台上先民遗留的陶片。

  

因水得益的武山(图)

  记者一行采到的榜沙河与渭河汇合后的水样。□文/图记者金石吴飞

  甘肃是个缺水的地区,武山县却成为需要大量水的蔬菜基地,闻名全国。他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有人说是这里光照充足,有人说是土地肥沃,也有人说是因为最早采取先进技术———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蔬菜撑起洛门镇街道

  29日,记者一行从天水市甘谷逆流而上接近武山县时,河道地貌特征明显发生变化,裸露出红色泥浆和沙岩。在甘谷县西三十里铺,红色泥岩地貌尤为明显,河道显然变宽,但渭河径流量仍不大。当进入武山县洛门镇,发现路南有条流量很大的支河。

  自进入宝鸡峡,渭河流经的500公里河段内支流很多,但很少见到水量充足、水质优良的支流。要么是干涸得张大龟裂的嘴,恨不能让渭河水倒灌。要么被污染,甚至完全流的是企业排放的污水。所以,当记者见到这条支流时,特别兴奋。询问当地群众,得知是发源于岷县马坞乡板桥沟村的大南河。

  大南河是记者进入甘肃境内后,见到水质最好的一条渭河支流。在大南河入渭口附近,记者看到,这里的河水清澈透亮,丝毫没有因为地处下游的缘故而变得浑浊。河道内除了有一处规模不大的采砂场外,未见到生活垃圾和沉淀的漂浮物。

  溯流而上,记者在距渭河入口处三公里的大南河河段两侧,看到大片的蔬菜大棚分布在东西两侧四公里宽的川道内;由北向南而望,不见尽头。在门镇赵家碾村,记者了解到该村214户人家,家家从事大棚蔬菜种植,平均每户拥有大棚三个以上,每亩大棚的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

  村民陈方勇告诉记者,顺大南河南上,还分布着王家庄、郭台等三个村子,每个村子都依赖水质清澈的大南河,搞起了大棚蔬菜种植。在这里,村民们从未担心过污染问题,惟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水量的充足与否。但近十年来,大南河流域内用水量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记者从赵家碾出来西行不远,来到渭河边的洛门镇街道。这里街道宽阔,建筑崭新,像一座县城。

  在洛门镇政府,记者了解到不光是大南河川道蔬菜面积大,洛门镇其他地方蔬菜种植面也大。

  洛门镇10.5万人口拥有的73632亩耕地中,蔬菜种植面积达22435亩,57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蔬菜大棚。该镇是农业部定点的蔬菜市场之一。洛门镇现有蔬菜摊位3000多个,日客流量10万人次,每日运出蔬菜200多辆(车),日成交量达140万公斤。

  记者终于明白了洛门镇街道“时髦”的原因。

  渭水撑起的全国蔬菜大县

  离开洛门,记者沿途看到,渭河两岸布满蔬菜大棚。

  记者在武山县农牧局大院,见到了准备下班的武山县蔬菜局办公室杨玉花。她告诉记者,武山县虽然只有农业人口40.8万人,总耕地面积62万亩,其中川水地7.98万亩,但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9万亩,总产量达6.36亿公斤,总产值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其中管理规范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到了10万亩,是西北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胡萝卜、韭菜等9种蔬菜获国家绿色品牌。2005年11月,在第七届中国特产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韭菜之乡”。其中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在《关于“中国韭菜之乡”的批复》文件中认为:“武山县是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天然地带,所产青韭白绿分明,香辣可口,风味浓郁,营养丰富……”

  关于武山蔬菜规模得到大力发展的原因,有人说是这里光照充足,有人说是土地肥沃,也有人说是因为最早采取先进技术。但记者关心的是水。

  在这次渭河溯源采访活动中,记者所采访过的地方,不是因为缺水无法种蔬菜,就是因为渭河受上游污染而蔬菜种植受到限制。为何武山县能大面积发展需大量优质水的蔬菜?

  武山县水利局水政办公室主任唐智敏回答:“因为武山有大南河、山丹河等5条渭河支流,目前是甘肃境内为渭河提供水量最大的一个县,有丰富的水源。同时由于它们的水量大,稀释了来自上游有污染的渭河水,保证了渭水灌溉蔬菜的质量。”

  “为何你们县的渭河支流水量大?”“因为武山植被好。”“这里过去没有砍伐森林的林场?”

  “有,但人造林数量很大,特别是近些年,种植的树木很多。1998年前,在我们县也曾出现过渭河断流的现象,对蔬菜种植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以后再没有出现过,而且各河流量越来越大。”

  据有关人士透露,在武山县,用渭河干、支流水浇菜地,每亩一年才5元钱,而用井水浇一次菜地,就要二三十元。

  上世纪80年代水文资料显示,武山境内的榜沙河、大南河、漳河、山丹河、聂河年平均径流量为1.7852亿立方米,而渭河上游平均每年来水只有1.6513亿立方米。

  西安是最大的中转站

  听说《西安晚报》的记者来采访武山蔬菜情况,武山县蔬菜局副局长肖功,立即到记者下榻的宾馆介绍情况。

  肖功说,武山蔬菜虽然远销全国24个省市,但西安是武山县蔬菜最大的中转站,有40%的蔬菜要经过西安,转运到河南、上海、广州等地,另有20%的蔬菜为西安市民享用。西安市场占了武山县蔬菜的大头。

  早在30年前,武山的蔬菜就销往西安。当时运输工具不发达,武山群众用麻袋装上韭菜,乘火车到西安贩卖。由于到西安贩卖菜的人太多,把火车车厢的过道都堵严了,过往的旅客,只能踩着麻袋走。如今,这种现象已消失,运销靠汽车和火车。每年冬季,西安来武山联系蔬菜的客商约300人,还有约20家西安客商,和武山建立了牢固的关系,由武山人代为发货。

  西安曾帮过武山群众的忙。

  2003年武山种了1万亩葱头。正常价格每公斤在二角到三角之间,但那年出现滞销,35公斤一袋的洋葱才卖2元钱,而袋子就要贴8角钱。就在这时,西安在自己产葱头的情况下,消化了武山1000万公斤葱头,帮了武山的大忙。

  西安人过春节,喜欢包饺子,用韭菜量特别大。去年年底,西安市场韭菜紧缺,武山将60%的韭菜发往西安,使西安人过年没有为买韭菜发愁。

  武山县政府有关部门领导,每年都要参加杨凌农博会,曾引进过七彩椒种子,杨凌农科城的专家也曾到武山来考察,推广新品种和化肥。前不久,主管农业副县长和农牧局、科技局等负责人,到杨凌考察,学习了日光温室技术,准备在武山试验。

  肖功心里一直存在着一个遗憾。2003年,西安一家公司来武山联系蔬菜,要求每天给西安发4卡车蔬菜,但只和国有单位签订合同。当时武山蔬菜市场都是靠私人营销,没有国有企业,最后没有谈成。去年武山成立了农产品运销工作领导小组、农产品运销协会,可以帮助客户组织货源。肖功说,现在再有这样的客户,他们就不怕。他们准备在今年和西安政府部门联系,增强武山和西安在蔬菜营销方面的合作。

  肖功说,武山蔬菜产量大,而西安是个大城市,大学多,蔬菜市场大,而且有现代化的大型冷藏库,所以两地合作空间非常大,可以互惠互利。

  走进“功臣河”

  昨日,记者在武山县鸳鸯镇东,遇到榜沙河,其水量竟然比渭河干流还要大。是记者沿途见到的进入渭河流量最大的一条支流。对于这样一条有功的河流,记者决定探个究竟,对其大书一番。

  记者看到了“泾渭分明”

  根据上世纪80年代水文资料,榜沙河平均年径流量为0.3280亿立方米;而渭河年径流量为0.3910亿立方米,但记者在现场看到,榜沙河在入渭口分成了两条,在有一小条水已经与渭河汇合的情况下,渭河水还是没有榜沙河的另一条水大。

  与其说是榜沙河汇入渭河,倒不如说是渭河汇入了榜沙河更确切。

  交汇处以下,渭河河道里出现了10米多宽的水面,蜿蜒于峡谷中流向武山县城。此段渭河自西北方向呈弧形转向东流,冲击出成片的河谷川区。河道两旁,分布的是远近文明的蔬菜大棚基地。

  意外的是,记者见到了“泾渭分明”的景象。青青的榜沙河与渭河汇合处,拉起了很长一条青黄分明的界线。走出几十米后,榜沙河才和渭河混合,榜沙河则以它大于渭河两倍以上的流量,给渭河来了一次“大换血”,使渭河的泥沙浓度明显降低。

  来自秦岭的森林

  记者不顾时间的紧张,沿榜沙河溯流而上。行进了约30公里,进入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黑虎林场榜沙营林区,植被陡然开始增多,河流从茂密的森林里流出,记者所乘的车就被森林淹没,人随意进去数米,就不易发现。记者到距小路只有七八米的河边拍照,司机就没有发现,开车下去很长一段,又返回来寻找。

  营林区主任王维向记者介绍,这里属于西秦岭北坡,榜沙河的源头就在秦岭深处的原始森林。

  原来,它和“长安八水”中的多数河流一样,来自同一个山脉———秦岭,流入同一条河———渭河。榜沙河流域野生动物丰富,有羚牛、苏门羚羊、大鲵、细鳞鲑等国家保护动物。

  尽管黑虎林场过去曾经砍伐过森林,但他们没有像有的林场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拼命地砍伐,留下了较多的原始森林,同时自建场以来,累计造林20多万亩,仅榜沙营林区自2001年以来就造林5万亩。而榜沙营林区目前仅有7名职工。为了造林,他们曾有两名职工殉职。

  7000年前人类就在这里播种

  别看榜沙河位于偏僻的山区,但由于有水量充沛,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榜沙河西岸的傅家门村高于河床20米左右的一级台地上,有一处面积达4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曾出土了石刀、石铲等生产用具,人们又称其为种谷台遗址。

  记者在紧邻公路的耕地里,发现许多先人加工过的简陋石器以及带有花纹的陶质碎片。波浪形的花纹让我们不禁联想到,曾生活在渭水流域内的先民与水之间不可割舍的联系。

  在种谷台上游六七公里处,是建于汉代的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木梯寺。其建在铁笼山的悬崖峭壁半腰,令人望而生畏。它与浑圆壁立的铁笼山构成一幅优美的图画。寺内现存历代塑像80余尊,壁画230幅。其塑像神态逼真,雕刻精细,有的大胆夸张,很有特色。还有一处雕塑有两个被怀疑为是喇嘛教的浮雕佛塔。

  据记载,榜沙河周边自宋以来,特别是明清时期,曾是陇西著名的农贸集市,川中心有车马大道,终年车马川流不息,有“川马成龙”之说。

  这里还是一个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红军长征时期,第一方面军和红四军先后从此经过。当地群众收治过50多名红军伤员,还为红军提供了大量食粮。

  不发展破坏生态的经济

  记者在这里未看到工业设施,人们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水资源,但群众经济落后。据了解,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000元出头。榜沙河两岸很少能看到砖房,农民基本都盖的是土坯房。

  但他们没有因此要不惜牺牲生态而发展经济。马力镇副镇长韩永红告诉记者,他们决定发展诸如旅游、蔬菜等项目,绝不上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全镇已发展蔬菜面积2.11万亩,在北九、北顺建成的200多座二代日光温室,已成为全县六大无公害蔬菜科技示范园区之一;以退耕还林为契机,建立了以花椒、核桃、杏等为主的千亩林果业基地2个;正在开发木梯寺旅游。

  作为生活在为渭河作出了重大贡献的榜沙河旁的群众,应当得到回报,祝愿他们经济有一个发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