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滚石”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31日18:00 光明网
姜伯静

  在普通中国人面前提起“滚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不是滚石乐队,也不是《滚石》杂志,大概应该是台湾的滚石唱片。除了一些真的或者假的发烧友,很少有中国人了解甚至知道这份在国外并非“小众”专利的文化读物。也许是中国人向来认为外国的东西就高不可攀的惯性思维在作怪,也许是中国某些乐评人为了标榜自己的高深莫测,远来的和尚《滚石》在中国的一亮相竟然没有引起什么声音,即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颇有些尴尬。

  其实,像我在前面为滚石加上书名号的无知者大有人在,更确切的做法是应该给它加上一个双引号,因为它是一种文化。但“文化”二字到了中国却往往被曲解,就像肯德基在中国的“艳遇”。肯德基在美国的地位就如同我们中国的炸饼、油条、浆子、豆腐脑,只不过人家连锁化了而已,但到了中国他的地位骤然上升,俨然成了国宴大餐。

  但“滚石”文化到了中国却效果相反。摇滚这东西在国外就像我们街上打把势的,没什么特殊,区别只在于“玩”摇滚的乐队的名气的大小。但在我们中国,摇滚不是被当成另类就是被奉若神明。所以,作为摇滚代名词的“滚石”也就很难找到知音。注意,我前面用了一个“玩”字,因为即使是当年的列侬,他也仅仅是“玩”而已,如果没有这种随意的心态,叛逆也好,抗争也罢,都无从谈起,就如同练最高深的武功。可在我们心目中,摇滚被承载了太多的任务,未免有些沉重。所以,《滚石》到了中国就有了一种人为的曲高和寡的窘境。

  再说说《滚石》第一期采访的人物崔建。如果放在二十年前,《滚石》来中国采访崔建绝对是一项前卫的举动,但将近二十年过去了,崔建成了一个历史上的影子,说的好听一点儿成了一座里程碑,他还能代表什么呢?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国乐坛的悲哀,除了一个早已老朽(我指的是思想)的崔建爷爷,我们还有什么?

  崔建本身就代表着结束,中国摇滚本身就是一种幼稚,而引领着前卫的《滚石》杂志却在幼稚的国度采访着“结束”了的崔建。这是“滚石”的尴尬,也是中国摇滚的尴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