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广钢工友驰援火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11: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200广钢工友驰援火场(图)

  杨勤摄

  参与者追忆

  芳村大冲口信义路,一头临着平静的珠江水。在信义路临近江水的地方,有个“联合围码头”。从联合围码头往东数米就是当今的广州市消防支队水上中队,而广州市消防支队水上中队一墙之隔再往东是中国石油公司冲口油库。“联合围码头”至冲口油库对开江面就是火灾现场。参与了当年扑救的65岁老人韦衍光如今重访故地,依然能准确指出这就是当年火灾所在地,当时大火就在这一带江面燃烧,江边的油库非常危险,随时可能爆炸。

  今天,江水已平静,景象和39年前相比,除了河堤加宽了两三米,韦衍光老人也说不出什么大的区别了。在岁月面前,灾难慢慢平静下来。

  记者曾卫康、陈翔通讯员彭韶

  本报连日来对1967年珠江大火的连续报道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昨天下午,几名亲历大火的广钢老人聚首离退休职工管理中心,当年作为救火主力军的他们围坐在一起,一起回忆39年前那场罕见的大火面前……据不完全统计,前去救火的广钢工人累计超过200人,是当年救火主力军。

  停下手中工作随时准备救援

  陈进元(86岁,时任轧钢车间工人)

  现在回想起来,最深的印象就是江面,我们在厂区的哨所看到,整片江面都是红色的,映红了整个天。

  走,去救火!火灾消息传到广钢轧钢车间,正在上夜班的工人立刻停下手头工作,都急着要到现场救火。我是负责烧火的,于是,我就把炼铁炉子关了。轧钢车间的工人们走出车间,准备奔向火场。可是,这时候传来消息,说现场已经有很多救火的人,人山人海,没有办法去,我们才只好作罢。但是,我们也没有安心,只要火场传来消息,我们就会赶去增援。后来,我们爬上厂区的哨所,看到整片江面都是红色。听回来的人说,现场的情况惨得很,有人跳下江,根本来不及跑,就被火苗裹住了。

  “大解放”塞满自愿前去救火者

  蔡胜强(74岁,时任解放牌汽车司机)

  当时我在宿舍聊着天,听到出事了,拔腿就往外冲。我是开“大解放”运输车的。在那个年代,要开车到场外,必须要有领导调度纸。但是,那次为了救火,我们顾不上那么多了。于是,我开着“大解放”从广钢生活区直奔出来,沿路都有职工上车。很快,卡车上人塞满了,像塞沙丁鱼那样。开出去没多久,车侧挡板竟掉下了!好在车上都是平时爬惯了车的跟车工人,都是好身手,挡板掉的瞬间,他们迅速跳车,才没伤到人。

  汽车在黄土路上飞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现场。下车后,大家看到竹棚距离火场很近,马上开始转移这些最容易烧起来的竹子。在搬竹子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左眼角被竹子扎伤了,鲜血直流,也没吭声。

  宁被钩子勾住也不愿葬身火海

  韦衍光(65岁,时任党委办公室机要通讯员)

  由于我是乘坐工厂消防车去的,所以我是最靠近火场。当时,我距离江边只有2米,看到江上火龙乱串,江面的大小船只纷纷“逃命”。在来不及“逃命”船上,艇家们不断跳水逃生。在最危急的时候,掉在水里的人或者还在船上的艇家,面对漂浮在水面的大火,都巴不得岸上的人拿竹竿把自己勾回去。这些竹竿上一头带着铁钩子,一搭到皮肉就钩进去了。艇家们将没有钩子的一头扔到岸边,希望岸边的人能够拿到,用钩子来勾他们。这样虽然很痛苦,但被勾走还能捡回一条命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