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读大学出洋打工,温州人很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11:30 南方新闻网

  媒体思想之文平专栏

  你可以列举出无数条理由,说明读大学之于个人成长、民族复兴、国家繁富,具有无可替代的至高无上的价值。但你不可以据此认定,温州侨乡子弟放弃高考远赴异国打工经商的选择,是盲目的,无远见的,甚至是需要挞伐的。如果我们能够摒弃自以为是的对知识和教育的偏见,设身处地感受温州侨乡业已内生成文化的习惯性思维,就会相信少年们漂泊

异乡的选择,是理性的,自由的,值得鼓励的。

  日前,沪上媒体以掩饰不住的吃惊口吻报道称,温州著名的侨乡——文成县玉壶镇,200余名玉壶中学高中毕业生中,约七成人放弃了高考,选择出国打工。事情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温州非但是新时代的商贾重镇,还是数学家的故乡。精于计算,敏感于数字上的得与失,是温州人性格的一个侧面。一旦他们的算盘中,上大学的预期收益高于出国打工做小生意,他们是不会让自己的子女走出国门的。虽然媒体没有报道志在升造的个案,我猜测还有三成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必有“志于学”的十五少年。和那些放弃高考的孩子一样,他们走进考场也是经过推算的,合算还是不合算,他们比我们清楚。所以,报道中那位蒋姓家长会说,孩子成绩一般上个普通高校,不如去意大利做裁缝。只要父亲不是违拗儿子的意愿,强迫他接受这笔“买卖”,我们大可不必为他们惋惜,怪罪他们的“短视”。

  侨乡的“七成现象”,透露出的是温州人放眼向洋的冒险精神,务实精神。限于矿产资源的匮乏,土地的贫瘠,生存空间的狭小,温州人早先一步飘洋过海,把生意种植到异国的土壤中。他们不迷信土地的酬报,也不沉溺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所谓“正道”,当土地和读书不能向他们供应幸福生活,他们就像野百合一样,顽强地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的春天。我们不能断定,第五代“海外经商者”一定能超越先人,自然也无从论定,他们会铩羽而归。可以预知的是,一代代青年以不畏险远的勇气,征战异国生意场,必将刺激我们先天并不富足的冒险精神,改造我们在久远的农业文明中养成的崇拜土地的家园情结。

  敢于冒险,放弃高考,不慕纸糊的“天之骄子”的“高帽子”,不仅涤荡我们文化中固有的保守、陈腐、虚荣,还会改良我们心灵世界的精气神,演绎出意想不到的收获。当下就职于浙江新闻界的一位时评作家,数年前仕途正顺时,突然间弃政从文,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以内地人的思维问成长于草根阶层的他,家人怎么对待他的挂冠而去?他回答说,家人从不在乎他的乌纱帽,他的兄弟姐妹学业未竟,就跟着亲戚朋友去欧洲打工做小买卖,对官的概念很淡薄。由于“官念”相对淡薄,20年来,浙江有不少女性官员弃政从商,遨游商海。将女性官员辞官下海与侨乡子弟放弃高考谋生海外连接在一起,的确有些牵强附会,但我觉得两者内在的文化、精神、气质确有高度的关联性。

  我们肯定温州侨乡的“七成现象”,并不意味着我们鼓动全中国的考生,不慕学堂爱商场,我们也无须担心“七成现象”会蔓延,进而销蚀中学生攻读高等学府的意志,影响中国高等教育大计的“毛入学率”。事实上,由于天赋要素和局限条件的不同,中国大多数少年的父母老师,都不会劝慰他们放弃高考,孩子们自己也不会放着“康庄大道”不走,弃学去做“野生动物”,因为他们周围根本就没有“全镇七成人在国外”的氛围。同样,这也是我为什么认可、称誉“七成现象”,而不号召将这一现象推而广之的缘由所在。

  (作者系《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