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申请项目造假成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1日14:00 信息时报

  时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3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发布了2006年第一期简报,对2005年11月以前受理的投诉和举报进行了初核、调查和处理。简报隐去了部分案例的名字和单位名称,公布其主要事实与处理决定。国家自然基金委希望借此“发挥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作用”。

  20典型案例七成涉高校

  在被通报的20个案例中,2个案例被确认为“被举报涉嫌抄袭剽窃他人论文”,剩余的18个案例均是“被举报涉嫌在申请书中弄虚作假”。被通报的案例中大部分是伪造项目组主要成员的信息,在还没有获得相应职称时,在申请时填报了虚假的职称信息。而且其中15个案例涉及高校,占总体案例的75%。无论是剽窃论文,还是申请项目弄虚作假,都旨在通过申请,获得相关部门的资金资助。

  据介绍不少被通报的案例有这样的称述:“刘某2004年申请并获得资助的青年基金项目的申请书中,刘某的学位和职称分别写为博士和讲师。依托单位人事部门证明,刘某于2004年12月获得博士学位、2004年6月13日被批准留校、2004年12月6日办理正式报到手续。刘某在2004年3月31日前仍然是博士研究生、没有职称。”“韩某某2004年3月31日还没有中级职称,是在职博士研究生,申请书中填为:讲师。”

  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朱效民博士分析说,上述信息透露出,我国青年科研人员弄虚作假现象比较严重。有些青年科研人员刚刚走上科研岗位,受到一些不好的环境熏陶,学坏更快,往往胆子更大,长期发展下去后果严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陈佳洱院士也表示,现在的青年科研人员往往很现实,认为没有宽裕的生活,没有收入,就没有社会地位。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容易把青年科研人员带到歪路上,“我听说过靠项目提成的事情,感到很震惊”。

  浮躁功利导致造假成风

  对于屡屡出现的弄虚作假申请项目的现象,朱效民认为,学术不端行为在发达国家也时有发生,近年来在我国愈演愈烈,主要是因为制度因素和环境因素。从制度方面讲,我国现代科技体制移植于西方,发展历史较短,制度建设仍有许多不健全、甚至扭曲的地方,比如科研领域里的官本位现象。从环境方面讲,“当前上上下下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是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科研成果拿来就得管用,须立竿见影,特别是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浮躁功利的土壤,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