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原雅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2:44 今日早报

  ■咬文嚼字

  中原雅音

  刘醒龙

  作为母语的湖北方言,有三个与众不同的词语。

  去年夏天,一家电视台派人来家中采访,他们想要了解最能体现湖北人性格的一句话。我回答说这句话只能是:你是个苕!

  在南方诸省,虽然多有使用苕字的,论起遍及程度和使用频率,任何地方都不如湖北人,想表达的意思还没吐露丝毫,便脱口指令对方是个苕。

  在湖北方言中,还有一个说起来十分动听的词:晓得。最好听的却是第三个词:兴。

  据说,苕、晓得、兴,是古汉语的一部分。当北方游牧民族用血与火外加他们的语言洗劫中原大地后,这些语言就成了残存南方的化石。

  作为一方水土中的母语,“苕”字是本地人最常用的,用起来亦是最为夸张。“苕”所对应的是现代汉语“傻”,真用起来意味却大不相同。当这个人对那个人说你是个苕时,不仅仅是惋惜之意,更多的是这个人欲表达自己的见识,是个性的肆意张扬。

  在某件事情问答时,如今的人越来越多选择“知道”或“不知道”,说“晓得”和“不晓得”的越来越少。细细揣摩与体会,这样的替代实在太遗憾。就音乐性来说,“晓得”一词所传达的美感要超过正在趋于普及的“知道”。很多时候,人们说知道时,往往并不是真的知道,之所以那样说,部分原因是应付。当然,人们在说晓得时,也是多有不晓得的,那不要紧。晓而得,是一种参悟;知而道,却是俗套。

  都说凡事都像耕种,一分辛苦,一分收成,所以“种”是沉重的,得下大力气。种菜、种麦、种棉花、种黄豆等。一般人已经记不得还有一种说法:兴菜、兴麦、兴棉花、兴黄豆。在我们的方言母语中,“兴”即是“种”。对比之下,不难领悟“兴”的美妙。“兴”是自然的,带着天籁气韵,轻重缓急都在自由境界中。

  形而上的艺术品,往往是“无用的”,正是因为艺术纯粹性的无用,才能保证它的美学吸引力——高贵、神奇而美丽的愉悦。

  前几天读《妇女闲聊录》,新近来武汉落户的林白,开门见山便用鄂东方言“笔直”取代标准国语“一直”,让我心中为之震颤。

  一句方言,传授的却是血缘,依赖着母语的写作是坚实的,而失去母语的写作总是可疑的。当年将“苕、晓得、兴”等中原雅音信笔写满华章的废名先生,通过沈从文,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在母语显得至关重要的文学范畴中,在地域文化传承上能有多大建树,是一方水土中的作家能有多大建树的宿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