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末承恩寺可能曾上演“印章沉井”悲情一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7:59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为了弄清三山街古井7枚沉井印章的主人,前天记者跑去江浦兜率寺拜见圆霖大师,可惜这位“大雄山人”并非承恩寺古井里“大雄山人”印章的主人。许多读者和记者一样都是怅惘万分。不过“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昨天秦淮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著名书法家杨献文先生打进热线84686240告诉记者:明朝末年的时候,承恩寺确实住过一位篆刻大师,他很有可能演绎过“印章沉井”的悲情一幕。

  杨主任介绍,此人名叫程邃,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安徽歙县人,生于明末清初。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史料记载,程邃每作一印必求精到,稍不如意,则磨去重作。那么程邃怎么会和承恩寺联系在一起呢?杨主任介绍,前几年,他在编写秦淮名人志时,“遇到”程邃,查阅资料了解到,程邃在任兵部尚书杨廷麟幕僚时,因议论朝廷事,被迫流寓南京十余年,当时就寄居在承恩寺中。

  住在承恩寺的程邃为何会将印章沉井呢?原来程邃在南京时,正遇到明朝灭亡,清军铁骑南下。当时他追随的恩师黄道周组织义军和清军战斗,结果战败被俘,斩首于南京长春桥头。老百姓为之感念,改称长春桥为“大忠桥”,就是今天的“大中桥”。杨主任认为,黄道周被捕,和他关系紧密的程邃难逃干系。仓促间,将包括印章在内可能暴露身份的东西投在井中,是完全可能的。清初局势稳定后,程邃又现身扬州,继续他的流寓生活。记者随后采访了主持发掘的市博专家张金喜。巧的是,在这7枚印章中确实有一枚上刻着刻印人的姓名,只是这个人叫程玮,和程邃只有一字之差。

  自本报报道承恩里工地发掘以来,相关的传奇故事接连不断,这让记者深感承恩里历史文化内涵的丰富。原来住过承恩里的老街坊们现在在哪里呢?他们知道多少承恩里的旧事呢?本报继续开通热线84686240(上午10点以后),寻找在承恩里住过的老街坊,寻找承恩里的传奇往事,如果您是知情人或者有线索,请拨打我们的热线,和我们共同发掘承恩里的古老记忆。

  南京日报记者李冀(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