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黑”“绿”之变蕴含深远——贵阳市花溪区绿色健康产业的导向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8:52 贵州日报

  三月花溪,春意盎然;万亩果林,山花烂漫。

  “以前开小煤窑赚点钱总是提心吊胆的,一是怕国家来查,二是担心煤窑出事。如今栽种经果林国家鼓励,再不怕被人戳脊梁骨,说我们是‘吃祖宗饭,断子孙路’。”3月16日,在花溪区麦坪乡康寨村看马坡的山岭上,种植大户唐汝庆指着漫山遍野的经果林,满脸笑容地告诉笔者,“我承包的这100多亩地,过去是黑煤山,现在成了花果山。”唐汝庆看

着花满枝头的布朗李、杨梅……开始计算着今年的收成。花溪人正在这场由“地下”转到“地上”、由“黑色”转为“绿色”的产业结构调整中,倾力发展绿色健康产业,掀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

  1999年以前,贵阳市花溪区共有大小煤窑500余个,年产煤177万吨;经果林不足1500亩。到了2005年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煤矿产业的相关要求,全区煤窑关井压产至47个,年产量85万吨;经果林则达3.04万亩。这组数字足以显见花溪区从黑色产业转变为绿色健康产业的决心及成效。

  同时,花溪区共实施6.5蒸吨以下燃煤供热装置改造89台。此项工程使花溪城区及景区每年减少燃用原煤1万余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0余吨,减少烟尘排放200余吨,有效改善了空气环境质量。

  花溪区乡镇企业局局长刘光强告诉笔者:煤炭产业在花溪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末,像麦坪、久安、燕楼等产煤炭乡镇,可以说是三分财税有其二。当时,花溪区面临着“留得青山在”与“稳靠黑煤山”的两难选择。

  据花溪区林业绿化局副局长赵黔铭介绍,前几年,煤炭产业在为花溪区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导致了大片的“青山”变成“黑山”,对贵阳市的重要饮用水源花溪河水质产生严重威胁。那时的花溪,耕地占用状况严重,山地荒废污染情况恶化。从2000年开始,花溪区忍痛对煤矿实施关井压产,转而扶持发展以经果林为主体的绿色健康产业,并使之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首选。

  麦坪乡康寨村支书谢心福自豪地说:“以前是我们要老百姓种果树,现在是村民争着来承包种植经果林。全村3000多亩百年荒山一块也没剩,去年底就全部承包给村民了。”

  湖潮乡磊庄村村委会主任邓连洪说,在发展绿色健康产业中,全村317户建成沼气池204口,1口沼气池平均每年节约3吨煤炭,全村节约燃料费20余万元人民币。磊庄村紧紧以沼气为纽带,结合圈舍、厕所和厨房改造,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同步发展,不仅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保护。

  “以前给别人挖煤污染村寨环境,煤锈水还影响粮食产量,现在自己承包3000亩荒山种植布朗李,平时搞点农家乐,挂果第二年总收入就超过了4万元。”麦坪乡康寨村村民唐汝强向笔者道出了他的切身感受。

  近年来,按照“树立贵州窗口形象、体现贵阳林城特色”的基本要求,花溪区着力把绿色健康产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平台。在推进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一体化过程中,围绕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人居环境示范区、全省休闲度假中心的目标,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历史性机遇,着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贵阳市二环林带保护工程、“南明河三年变清”工程、“中日合作”生态林工程以及“三情”生态文化园等一系列生态工程项目。实施全流域治理,加强“水、林、矿、居”等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旅游商贸等,构建“产、供、销”绿色生态产业链,绿色健康产业初具规模。

  燕楼、湖潮、黔陶等乡镇创新发展绿色健康产业,在各村以“公司+协会+农户”模式,采取“帮村扶贫单位+农户”、“干部+村+农户”等帮带措施,积极发展特色乡村经济,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2004年,党武辣椒通过省级名优农产品认证,建成党武乡茅草、果落等涉及7个乡镇29个村的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2005年,花溪区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贵州唯一)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建成了上水、谷蒙等14个生态经济示范村;全区完成退耕还林(草)工程9.32万亩,义务植树120万株,森林覆盖率达到34.38%,经济总价值近15亿元。

  作者:田晓 何东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