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烂泥沟”成为“兴隆村”——西秀区七眼桥镇兴隆村党支部改变村容村貌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8:52 贵州日报

  “昔日烂泥沟,进村路难行;今日兴隆村,车可四处转。”近日,记者沿着一条3米多宽的水泥路来到兴隆村,刚到村口,远远就能看到墙上一幅醒目的村级发展规划图,两旁是计生宣传栏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的宣传标语等。走进村里,发现这条3米多宽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新修的篮球场和一些小型娱乐设施也迎来了不少村民玩耍。

  “兴隆村原先可不是这个样子,是‘烂泥沟’变迁过来的。”村党支部书记严章福

说,“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是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党的先进性在农村得到了真实体现。”

  严章福对村里的过去记忆犹新。现在的兴隆村曾叫烂泥沟,但更名了半个多世纪,兴隆村仍未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烂泥沟”与兴隆村人似乎如影相随,成了全村人的一块心病。彻底改变“烂泥沟”的面貌,也成了村党支部的最大心愿。

  “道路是否修得成,全靠村民来努力。”漫步在村里新修的水泥路上,严章福指着每处变化描述着兴隆村的往昔。

  在2004年前,机动车是无法驶入村里的,谁家起房架屋,所需的砂石水泥只能运送到村口,然后靠人工挑回家。

  为了动员村民们主动拆房扩路,他和村民们算经济账,指出扩路后的种种好处,让村民们明白拆房让路有利无弊。在修路过程中,牵涉到无偿拆房的78户村民没闹过一点情绪,主动配合。就这样在短短一年里,村民们自发集资,自愿参加义务劳动,将原来窄小的泥路改建成了能通车的水泥路,使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站在四周美化的篮球场上时,村民抢着告诉我们这里过去的景象:“原来是一个大泥塘,遇到雨天稀泥淹过小腿,让人无法行走。”

  在严章福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设置在村委办公室的消防器材库,12套消防专用服整齐地摆成一排,各种器件放置有序。

  据他介绍,具备如此齐全的消防设施在安顺市农村还是第一家,消防员由村里32名青年组成,都经过市消防大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过。

  严章福兴奋地说:“消防栓、消防车、消防取水点一系列完善的消防设施,不仅保障了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必要时还可解决农田灌溉之需。”

  随着兴隆村日新月异的变化,“烂泥沟”将会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渐渐被人们遗忘。兴隆村党支部正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带领广大村民朝着幸福的小康生活而努力奋斗。

  作者:古宇孙海袁天志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