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找沿海宝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09:26 南方日报

  采风团重点停留的地方,其自然资源与人文遗产都在接受海边防官兵的封闭式保护。人们也许曾经耳闻,但现在想踏足其内,却无疑是冲关犯禁,难上加难。在这里,我们将禁区里的自然与文化宝藏解解密,虽然没有传奇,却也足够神秘。

  第一站→徐闻:

  血色珊瑚·深藏的美丽

  让我们把眼光放到最远。角尾湾,祖国大陆的最南端。

  从角尾这个名字,我们大致可以揣测,这是雷州半岛伸向太平洋的“角之尾”。此处以外的海域对于航海者来说曾经是个异常凶险的地方——暗礁密布,不少激流与险滩。然而,湾里的海宫深处却甚为平静,生态环境也相对比较完整。热带鱼群、贝类和海藻,更有一片面积约为109平方公里的珊瑚礁,是我国目前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珊瑚礁。这儿已经通过了国家审批,5月就要升格为国家自然保护区。许多人认为,这是实至名归的一种认定:这里的珊瑚资源别处无法比拟。据介绍,角尾已经经过辨认的珊瑚品种有2目17科49种,有2种尚待辨别,其中屡见珍稀种类,有些品类甚至在国内都属于首次发现。落潮时五彩缤纷、姿态各异的珊瑚“偶尔露真容”,团团簇簇,随波浪涌动,足够让世人惊艳,大多数时候,则是在海面以下5、6米深处,只有在海水能见度很高的时候,才能不用潜水,隐约窥见这下面的彩色世界。

  在角尾湾的老住户眼里,珊瑚本是贱物——他们管珊瑚叫海石头,世代祖辈,他们喜欢用珊瑚石来修筑院落围墙,结实透气,还整洁漂亮。这是在经济意识觉醒之前,家庭水族馆成为长盛不衰的时尚之后,盗掘活珊瑚来卖又让角尾的这片珊瑚礁常常战栗于生存之痛。最近几年,有许多消息灵通的游客私自雇佣渔民的小船出海看珊瑚,但因为缺乏专业观赏技巧,船常常将活着的珊瑚撞死、撞断。在旅游旺季,海面上漂浮的尽是珊瑚的断肢残臂。珊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封闭保护·边防军倾尽全力

  当地有关部门满心想将这一大片水晶宫开发成摇钱树,设想很好,搞什么潜水俱乐部啦,海滨生态区啦,但项目投资款不知为什么居然几年都没有到位。据说开发商极有权势地位,地方政府非但不敢索赔,还不敢当面得罪,只能将这一项目白白空置。这种情势之下,封闭式保护成为无奈中的上上之选。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第一现场无吃无住,根本无法自主承担巡逻任务,于是,边防派出所的7、8个人就自然而然成为保护珊瑚礁的第一执行力量。

  因为这片珊瑚礁,角尾边防派出所的李生华所长常常被人称作傻子。高中同学千里迢迢从广州赶到,想在李生华的帮助下出一次海看一眼珊瑚礁,却横遭拒绝,一块颜色靓造型好的活珊瑚每立方米以万元论价,可是他硬是守着一大片的珊瑚不知道“兑现”。

  李生华说:“其实我想想我自己,也确实挺傻的。他们说的都对。但幸好这傻名在外,还真为我省了不少事。”

  尽管珊瑚礁一直以来都受到各方呵护,但事实上,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已经造成无可挽回的破坏。一方面是因为角尾附近海域的海水能见度骤降,从海面观景只能是“雾里看花”,更让人担忧的是,海水养殖业和野蛮捕捞兴起之后,渔民对保护珊瑚礁的漠然和无知,让成片的珊瑚礁遭受致命打击。

  徐闻是广东有名的珍珠之乡,渔民在浅海养珍珠的时候常在珊瑚上踩过,为了保护珍珠蚌不被螃蟹咬坏,渔民想出用汽油桶装碎石头从珊瑚上碾过的“绝招”。此桶一过,几十亩的珊瑚礁几乎被夷为平地。

  大批珊瑚鱼因为成片的珊瑚礁而聚集在一起,在珊瑚之间休养生息,有人对鱼挺感兴趣,于是买来雷管和炸药来炸,与被炸死炸晕的珊瑚鱼一起浮出水面的是珊瑚虫。海底生态遭到灭绝性的摧毁。

  生活重担下的渔民显现出不可思议的愚昧和对生命的漠然。2005年8月,一场数十年不遇的台风即将在海南和徐闻登陆,潮汐异常变化,海水急剧退潮,大陆架上大批的珊瑚露出水面,平时藏在珊瑚礁中与之同息共止的海螺也随之被大量发现。村民们沸腾了,短短20分钟内,上千人涌入珊瑚礁区挖海螺,稍一受阻,就毫不犹豫地将几十年长成的珊瑚砸烂捣毁。等到有关人员赶到现场时,场面与世界末日十分相似,台风即将登陆,天色暗沉,大雨倾盆,但这一群人还是像疯了一样把海螺从珊瑚礁上切割下来装进大袋,遍地是珊瑚的尸骸。直到边防派出所的官兵赶到,逐个逐个地往岸上赶,珊瑚和渔民才逃过一场灭顶之灾。当时的场面极容易失控,边防的警力一共才8人,却要应付上千的渔民,而又是千钧一发,时不我待,确实惊心动魄。有的边防人员在冒雨奔走时腿被割了一个大口子,血流在珊瑚礁上,染红一大片,可是还是没有停下来,“我们人手不够,怎么也不能停下来。”——我们大概不会想到,有些美丽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以上种种破坏行为,最后都在边防派出所执法队的说服、教育、重罚之后得到较为有效的遏止,可是根植于人心的对珊瑚礁对海底资源、生态环境的自发保护意识显然并没有形成。记者走进海边鱼贩子的棚户,和他们聊起珊瑚礁的事,个个都提到害怕被罚不敢下海挖,但脸上都露出讥笑的神情,仿佛这些规矩,本是你们这些城里人吃饱了没事干硬来强加给我们的——贫困带来的愚昧让人忧思难禁。边防官兵为保护珊瑚礁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显然,仅仅靠他们,靠强制执行来保护珊瑚礁是远远不够的。

  关于“南海一号”

  “南海一号”沉船长约30米,宽10米,略有翻侧,端坐于海面20米深处,被2米厚的淤泥覆盖。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沉船,船体木质据称坚硬如新。水下考古队此前进行的小规模试掘过程中,已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打捞金、银、铜、铁、瓷类等文物4000余件,多数都是十分罕见甚至绝无仅有的文物珍品。而根据探测情况估计,整船文物可能达到6万至8万件。文物界专家认为,“南海一号”最终出水,其价值和影响力将不亚于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广东省文物界届时将吐气扬眉,一下子成为“文物大户”。而因为“南海一号”,水下考古也将成为广东考古的一大发展主攻方向。

  第二站→阳江:

  卫士报告·国宝很安全

  当第一缕太阳光线照到阳江边防支队公边艇44701艇上时,艇上还是一片静谧。这是广东省最令人瞩目的国宝级文物——“南海一号”沉船的贴身守护者。按它的正常时速,距离此艇停泊地约20分钟海程的海底淤泥之中,那条曾经震惊世界的宋代沉船正在安然深卧。每个需要巡逻的工作日,边防官兵就驾摩托艇出海进行日常巡逻,在雷达配合下,驱逐、盘查在此海域出现的不明船只——其中大多数是不知道情况的渔民。边防用来驱逐渔民的理由是“此处有深水炸弹。”

  除了3个小时一次换哨的哨兵,所有人都还在梦里流连——15名战士在上下层床上随波起伏,军衔高一点的5位干部,就被允许一人用一个单间。并没有多少等级差异,有老鼠沟通一切,在天花板上,硕鼠在勤奋奔跑,记者很是骇然,但教导员说:“习惯了就好,这都已经是好几代了。并没有出什么大乱子。出海的时候,我们一起晕船,有的老鼠晕得神志不清,直接就跳到海里去了。开一个玩笑,这叫患难情深。”这艘艇1985年建成出厂,4台轮机共4800马力,是广东边防总队舰龄最长的老字号。为了更有效机动地保护“南海一号”,这条老艇获得了10多万元添购、整修设备,他们还把该艇附属的“中飞”修缮一新,以便水下考古队员随时征用。

  年中无修,在沉睡的时候,他们甚至都是警醒的。代替哨兵的艇上雷达每时每刻都紧紧盯住那个海域,海军的雷达和安插的特情耳目也有。只要一出现可疑情况,官兵将驾驶目前时速最快的海上飞艇“大飞”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执法。为防万一,他们设置了两种情景并为之制定详细的行动预案,如果有人盗掘“南海一号”文物,如果正式打捞过程中附近驻地群众前来哄抢等等可能,均被周全考虑。

  一次出海可以看成是出游,但日日如此,却足可让人发疯。有个战士说:“就当是和战友培养感情吧。”1987年,“南海一号”沉船被发现之后,前期发掘工作的慎重让边防官兵也经历了10多年的等待。枯燥的巡逻却是压力重重,稍一闪失就会成为民族的罪人。2003年3月,香港三个文物盗贼勾结东南亚海盗企图进驻该海域,被我边防官兵吓退,此后,不断有江门台山的小渔船出现在该海域拖网捕捞作业,均被劝退。

  周六上午9点,大家开始陆续起床。各自拿毛巾,牙刷,找个地方蹲下,开始搞个人卫生,看上去是懒散的,和记者相比却已经是异常迅速。军龄最短的二年兵开始煮稀饭,用柴油炉子做下饭的菜,不知道是因为记者在场比较紧张发挥失常还是别有隐情,做的每个菜都奇咸无比,有些老兵咬牙切齿地笑骂:“还笑,把你一脚踢到海里去。”看来这位已经被骂得皮实了,照样笑嘻嘻的——艇上的人轮流做饭,耳鬓厮磨的时间久了,个个手艺都差不多,看来这个小鬼还得再磨练。饭后各自整理内务,有些率性粗疏的人拿洗衣粉把衣服泡上一两分钟,涮干净了事。踢踏着拖鞋到休息室里和战友们聊天。做饭的小战士向领导提出来要请假一天,来个东平一日游——来这里当兵两年,都在这条长6米宽4米的船上晃悠了,出门还不认识路,也没有请过假,今天天气不错,想在岛上认认路。

  大多数人在休息室里看体育比赛,有人在看报纸有人在看书,吃饭的时候吃饭,还可以到电脑上看看电视剧。值勤表还是被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这是休整的一天,明天他们将出海巡逻。

  第三站→深圳红树林:

  城市之心·候鸟的眼睛

  深圳福田保税区里的红树林们在一个高速发展着的城市经济核心区安稳生活,这一点颇有点引领国际的味道。

  这片海上森林东起新洲河口,西至海滨生态公园,沿深圳河逶迤蔓延9公里,是我国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和枝桠之间潮汐吞吐,昼夜不息。

  对于深圳来说,已经经历过数量锐减的红树林不允许再有半点闪失。经过媒体的狂轰烂炸,几乎所有深圳人都已熟知红树林对这个城市的意义。深圳红树林沿海岸线绵延9公里,可以抵挡12级台风,不用担心台风对堤岸的损坏,而其它红树林一般远离城市。深圳经济发展迅猛,面临着严重的工业污水与生活污水的压力,而红树林是“天然的污水处理厂”,可以吸收污染物中的重金属等,将它们吸收在不易转移扩散的树根或树干部位,避免通过食物链向其他海洋生物及人类传递。然而,当我们谈论这些的时候,对红树林,边防官兵曾经做过些什么,同样是不应回避的话题。

  368公顷的保护区全部坐落于深圳边防六支队的管理区域之内。大部分的地段,戒备森严地蒙上了铁丝网,为了防止偷渡、偷猎、偷伐,这里每天都被反复巡逻,大约只有60人左右被允许进入此保护区。不仅如此,战士们还开始有意识地造林,他们利用节假日在附近浅海滩涂种植红树林数万株。

  深圳湾湿地是鸟类长途迁徙的不可缺少的“中转站”。一只280克重的水鸟从澳大利亚启程,飞往东北亚,然而当它飞到深圳湾时,体重消耗到只剩下140克,所以,必须在此停留,增加能量。而且冬季在此越冬的水鸟数量已经达到10万只。远道而来的鸟儿往往能够受到这里自发的友好接待。它们来时往往精疲力竭,要是碰上接送哨兵上下哨的巡逻车,这些“国际友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上车打会盹,搭个顺风车。到了大致的目的地,战士会按下喇叭提个醒,小鸟便各自寻找一颗树入住。礼尚往来,受到热情礼遇的小鸟,也帮了不少忙。去年冬天某日凌晨两点,正在巡逻的哨兵听到身后50米的地方,夜宿的鸟儿好像起了一阵骚乱。候鸟的鸣叫划破冬夜深圳河的寂静。哨兵撒开脚丫子就往“骚乱现场”奔去,只见偷渡客已经双手抱头蹲在地上不知所措,以为中了边防的机关。而三只大一点的鸟好像家长教训小孩一样,不时对闯入者大声示威。借着朦胧月色,哨兵又发现了不远处的红树林里发生了同样的事情。那一次,战士轻松抓获了5名来自台山的偷渡分子,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还一举破获了一个偷渡团伙。

  梧桐山:

  动物情缘·生命由我而生

  梧桐山最高处海拔700米,深圳最高山,草木葱茏,是宁静的世外所在。从深沙公路经东胡水库大望桥进驻边防驻地,铁丝网和山路九曲十八弯,网的那一边是香港。闹中取静,又因为是较为封闭的军事禁区,这一片山川仍然保留着相对非常完整的生态链条。野猪、蛇、猫头鹰、怪鱼“雀鳝”成为驻守在这里的深圳边防七支队二中队的战士们生活里经常出现的小角色。而训练有素的战士们行动迅捷,到位及时,梧桐山经常发生的山火扑救工作往往也成为他们的重要功课。

  来自厦门的黄志彬班长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带着一条威风凛凛的大狼狗,这条叫“黑虎”的狗是老班长的好朋友,老班长离开这里的时候,把黑虎交托给黄志彬。老班长早先的时候养过一条狗,有一次他坐在营房里的时候,一条毒蛇潜入,那条狗大叫起来保护主人,把毒蛇咬死,自己也没能够挺过来。老班长伤心之余,养了这条狗,好生照料,驻地的所有战士因此对狗感情特殊。

  黄志彬神情淳朴,不像个城市长大的孩子。这个多少有点动物天分的年轻人,来到梧桐山之后抓过两米多长的大蟒蛇,抓过不知道多少条小蛇,养狗,拿着锄头开垦山路,在鱼塘上搭起精致的小凉亭,还计划搞一座悬索桥。他肚子里有许多动物趣事,他说,梧桐山相对深圳市区来说,比较僻远,生态环境比较好,许多人特地跑到这里来做善事放生,有放孔雀、有放小鸟的,还有人买来大袋大袋的蛇来放生。可是这些小动物乍回田园,根本不知所措,需要有人来对他们进行生存训练。比如有一次,一群孔雀被放生了,可是它们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呆头呆脑地挤成一团,结果还是他好吃好喝地供养了一段时间,等他们看惯了梧桐山的山,喝惯了梧桐山的水,才一一敬请出门。

  梧桐山上的战士人人有一堆这样的传奇。最近这些传奇里又添了新的一章。发现了一条叫“雀鳝”的鱼类活化石——生活在水中,同时也能在陆上短暂生存。这类鱼在大陆水域很少发现,出现在梧桐山,这里的生态质量可见一斑。

  第四站→惠州:

  孤岛风云·解禁一个世纪

  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惠州三门岛还是一个孤悬于深圳大亚湾与大鹏湾之间的神秘岛屿。关于它的传说历久不衰。

  光绪24年(1899年),清政府在三门岛设海关,全部由英国人管理。三门岛的插旗山即因当时插满清龙旗而得名。

  1942年,日军占领三门岛,在大亚湾海面集结二个师团等,共四万五千人,再进攻澳头、惠州、直扑广州,开始侵略南中国、香港。

  传说日本战败投降后在岛上埋藏了许多无法带走的财富,也传说蒋介石败退大陆时曾在三门岛黯然登舰北上台湾,开始了他余生的漂浮。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挥戈南下,在南澳镇东涌炮击三门岛国民党守军,取得胜利。后将三门岛辟为军事禁区,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整整一个世纪的封存,赋予三门岛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三门岛是广东省指定的水产资源保护区,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这里海洋生物丰富多彩,有鱼类293种,盛产无针乌贼、梭子蟹、海胆、石斑龙虾等。这里林木茂盛,有植物485种。

  三门岛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前沿军事禁地。岛上有足以抵御原子弹的20多条总长达5公里长的地下工事,30多个强大的隐蔽火力点和纵横交错的战壕。而当年清政府设立的海关,今天还是依稀可见,有一颗老榕树把根深深扎进它的颓壁之中,人文总因物质而长久保留。我们有幸坐最快的船环三门岛一周,翠微雨润,山石萧森,远看像一个巨兽把全部身躯都探到海底去寻宝,只留一个气象峥嵘的大脚爪在海平面以上。

  这个被封存了一个世纪的岛屿现在的开发和管理还是具有浓厚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特征。

  岛上没有电,全靠三门岛边防派出所的官兵用柴油来发电,供电时间一天只有五六个小时。手机信号不稳定,几年前,战士们还得爬上树把手机高高挂起接受信号,一变天,个个奋不顾身去收手机。现在信号情况有所改善,只是一不小心就漫游了,惠州的信号和深圳的信号交织在一起,一个战士说,刚来的时候不知道,一个月下来,吓,2000元!还好没有漫游到香港去。

  关于红树林

  “红树林”名称的由来,是源自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的特征,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红树林泛指像红茄这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树林,是陆地到海洋过渡的生态系。红树林又有“潮汐林”的别称。涨潮时,海水侵入河口区域,淹没红树林的生育地,红树林的树身下半部都泡在水中,只露出上半部,看起来像是长在水面上的森林。红树林最大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胎生性质。胎生的红树林植物,也是经由开花、结果,产生它们的下一代种子,但是种子即使成熟了,也不从树上脱落,相反的,包藏在果实体内部的胚芽开始发育,渐渐地变为带有胚茎的“笔状胎生苗”;胎生苗从母株吸收营养,并利用胚茎上的皮孔呼吸,继续成长到成熟可脱离母树,尖尖长长的“笔”像一个小椎子,直直落下并插入软泥中,开始发根且长出新叶,展开生命中的新页。

  红树林如同绿色长城,在促淤保滩、巩固堤岸、抵抗风浪袭击方面,有着其他植物和设施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台风袭击时,堤外分布有红树林的地方,海堤就不易冲崩,经济损失就小。

  红树林还是许多海洋生物,特别是鱼、虾、蟹、贝类繁殖的好场所,同时又为深水区活动的许多生物提供了支持。红树植物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因而人们把红树林区称为天然的海洋农牧场。由于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红树林生长在碧海、蓝天的背景下,婀娜婆娑,形状奇特,加之大批的候鸟珍禽出没其间,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红树林本身的经济价值也很高。据美国科学家计算,1公顷潮间沼泽地——包括红树林在内,作为海岸保护和鱼类繁殖系统,其价值每年可达7.2万美元。

  三门岛散记

  三门岛码头3月20日上午,雾。走上码头,我立刻被岛上的平静吸引住,边防驻地就在码头旁的山坡上,我顺着灯柱坐下来,迅速将眼前的景色画下来,灰色的码头伸向海面,不远处的岛屿被雾气缭绕,一切都笼罩在淡淡的蓝色调里。

  图/文王文明

  第五站→潮州:

  韩江春雨·龙起岭南

  潮州三月每每大雨,但大雨浇不灭人们听潮剧的热情。这是一个最独特的城市,只要你来得合时,五步一个天后宫,十步一个潮剧木偶戏台。两平方米不到的高脚戏台,往往一家人的家当都在里面了,盘腿坐在里面,有人到后台探头探脑,便一齐转过头来亲切微笑,和你搭话。说话归说话,戏台上的情节可是一点也没有落下。雕刻得神情逼真的鲜艳人偶串成一串高高吊起,用到时就扯下来。现代技术条件也介入了,不用再现场表演,音响调到最高音量,整个韩江都可以听到。戏台和观众席还隔了一条马路,三轮摩托、自行车、叫卖吆喝的菜农来往穿梭,听惯交响乐的人们估计要为这么恶劣的剧场环境摔节目单了。可是这里不,戏台下的人们照样捧着茶壶看得优哉悠哉,看得是不是分明、听得是不是真切全不重要,重要的是气氛,此时天地人和的气氛。

  这是鲜活的民间,不用所谓的知识分子来杞人忧天。

  听完潮剧,在潮州边防官兵的带领下,我们去看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物质遗产。我们驱车前往饶平海山去看海滩岩田。这是广东省第三个地质遗址保护区。划分地区有2875公顷之多。

  这份来自大自然的独特馈赠,得自不怎么久远的5000年前。景观价值未必见得夺人眼目,却也是颇具独特之处。这种地貌的形成中外罕见,属于近海大面积海相沉积物,由典型的胶结物——文石、高镁方解石泥晶、有孔介虫、海生贝壳、微体古生物及细沙等经长期堆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肢结而成的海滩岩田。较为集中的部分总面积达475公顷。长约4000米,宽90米,厚近10米,面积达1650亩,整体形态酷似一条长龙,横卧于海滨,挡风阻浪。绝大多数岩田埋藏于地下1至2米深处。它的发现,对研究古代气候、地质、地貌的变化有重要价值。

  图:

  美丽迷人的珊瑚礁。资料图片

  祖国大陆最南端的灯塔,其下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片珊瑚礁。远处有边防艇在巡逻,24小时保卫它的安全。

  郝鹤君作

  广东海警官兵巡逻在南粤海防线上。

  “南海一号”沉船的守护者。有他们在,我们的国宝很安全。

  一天开始了,战士们一边刷牙,一边努力保持平衡。艇上的生活艰苦、单调,战士们一切行动都不能离开长六米、宽4米的巡逻艇,在这片浮动的大陆上,一切行动都没有土地的依凭。

  徐闻(珊瑚礁)

  阳江(“南海一号”)

  深圳(红树林和梧桐山)

  惠州(三门岛)

  潮州(潮剧与海滩岩田)

  红树林写生郝鹤君作

  对海龙地貌的写生作品郝鹤军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