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亲族政治”是把“双刃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2日18:00 光明网
谢涛

  昨天,新华网刊出题为“农村政治浸染家族色彩,裙带联盟有碍民主管理”的调查文章,以黑龙江、福建等地农村为例,直指我国村民自治中的“亲族政治”问题,并认为村政落入一两个家族的事实正愈演愈烈,它严重影响着乡村政治的民主进程。(新华网,3月20日)其实,在政治研究领域,关于家族势力介入、影响村政,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于建嵘博士就曾以一部《岳村政治——转型期中国乡村政治结构的变迁》轰动学术界,并引发了一场农村社会“黑恶化”的大讨论。

  以目前舆论(包括学界和民间)的主流判断来看,“亲族政治”大多是作为一种违背民主思想,造成农村社会不公的落后习惯而被狠狠鞭挞的。可是,“亲族政治”为何在中国有如此大的根基,而产生这样一种权力分配格局对当前中国的乡村治理又是不是完全没有益处呢?这两个问题却一直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

  费孝通先生曾这样形象的解释中国的乡土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的关系网就像是往平静的水面上扔了一颗石子后激起的涟漪,中心的位置是自己,离自己最近的一圈是父母兄弟,再往后是亲戚朋友,以次类推,直到离自己最远的一圈。每个人都是一颗石子,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他只对圈子里的人信任、扶助,对圈子之外的人时刻怀有戒心。“亲族政治”就是依托于这样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人情社会,因循千年,将人情所积淀下来的世俗力量化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利用社会心理的巨大惯性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世俗社会。毛泽东时代,执政者曾试图用极端的集体主义意识形态来摧毁这个所谓的“封建弊习”,当时似乎产生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一吹,它又迅速获得了重生。因此,我们应当意识到,对于“亲族政治”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要通过外力在短期内将其消除是不太可能的。

  需要注意的是,现实中的“亲族政治”并不是完全不堪,如果运作得当,它甚至可能成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武器。新农村建设中典范——“华西村”,它的村政便是典型的“亲族政治”。华西村的权力核心一直都是围绕吴仁宝家族展开,吴仁宝的5个子女,全部进入了村委会班子。另外,根据笔者在粤西的调查,这里不少村都是搞“亲族政治”,宗族势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权力格局的分配,并由此产生一个奇特的现象:经济搞得好的村,大都是作为经济精英的大宗族领导的结果,相反,如果村里没有绝对优势的大族,而作为小宗族的经济精英们则各自为政,村里就人心涣散,派系斗争十分严重,村政也破败不堪。在不少地方,村委会、党支部等基层组织正是借助了宗族的力量,才能在经济发展、社会互助、公益事业、农民维权等方面实现良性运作。

  对于“亲族政治”,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它是前现代社会拖入现代社会的一条“辫子”,走向消亡是必然,但是,作为乡土社会的一个客观存在,它依旧发挥“双刃剑”的作用。因此,任何试图强行废除“亲族政治”的举动都是不合适的,如何使好这把“双刃剑”才是最现实的抉择,制度的规范,政策的引导,文化的影响,都不失为正确的途径。

  留待历史为我们剪去这条“辫子”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