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春感叹清明雨 寸草难堪厚葬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0:0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不怕搬家失火,就怕死爹死娘!时下农村,这句话哩,比流行歌儿,还更加流行。

  中央千方百计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许多农民,富了起来。但是,由于操办丧事,一夜之间,一贫如洗。一些农民说:“政策让我们富起来,丧事让我们穷下去!”

   3月中旬,一封来信,寄到本报。作者是湖北省巴东县绿葱坡镇田新华。他抨击丧事,撼人心魄。本报读者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呢?清明前夕,记者起意,采访了50位读者,调查了几个问题。

  关于“清明节是不是回乡扫墓”?78%%的读者回答“是”。

  手机尾数为9365的李先生说:“是外婆带大,她走了8年,今年该去看看!”手机尾数为4324的杨女士说:“爸去世5年,我每年都去!”电话尾数为2822的任女士有福气:“爷爷奶奶,都还活着。再上一辈,不知在哪?在路口,烧点纸,现在不允许了。”

  关于“你了解的丧事是不是开支在5000元以上?”64%%的读者回答“是”。

  金寨县长岭乡彩岭村张某说:“一场丧事,不要一万,也要八千。”电话尾数3273的夏女士说:“三年大祭,比起出丧,办的还大。”蒙城县某读者介绍:“知道吗?一个叫泼汤,就是亲友相聚,吃过晚饭,跳大神的引着,抬着大桶,一边沿街呼喊死者,一边把面汤洒在路上,叫他喝汤。一个叫响班,就是请个唢呐班子,以前百把元,现在600元以上。”

  办个“见不得人”的丧事,也得万元左右。以下开销,一分不少:寿棺1500,寿衣寿帽400,糖烟酒菜等4500,烧纸200,鞭炮200,道场费500,抬丧砌坟500,制作墓碑2000,合计9800元。

  田新华那边风俗,这边又何其相似!

  关于“有没有把骨灰盒放进棺木的现象?”50%%的读者回答“有”。

  含山县田先生反映:“都进公墓,没有棺木。只是价格涨了。”灵璧县向阳乡某女士诉说:“一些老人,30年前,就弄寿材。也有人家,自己砍树,做了盒子。”相距并不远,光景另一番。蒙城县邵先生感叹:“棺木包满二四,属于一般;包满三五,属于上等;12圆花,一窝桑,差的至少1500。”

  关于“你所了解的丧葬出情是否在100元以上?”68%%的读者回答“是”。

  南陵县许镇镇朱子牙说:“一般出情,得掏100;老表之间,200、300不等。”跨过长江,一般50元。北上宿州,20、30。西去阜阳,涨到100。电话尾数231的读者认为:“能来多少,都有预算。”董先生感慨:“不是办丧人怕,而是赶丧人怕。办丧的能捞回来;赶丧的硬被拖垮。”

  丧事怎样才能“见人”,其标准“上不封顶”。有的人哩,花上千元,买了高档手机,上了号码,当作陪葬,隔三差五的,象征性交些话费。拨了这个号,就回答“不在服务区”,你说说:怪不怪?

  记者猜想:能把手机当作陪葬,会是些什么人?

  关于“有干部回家乡大修祖坟吗?”59%%的读者回答“是”。

  蒙城邵先生介绍:“咱这里,有规定,办丧只能6辆车、6桌酒。有些官员化整为零,摆起谢客宴,能摆几个月。宴席税,假的哩,吃亏是群众,当官不会交。”省城王先生想起往事:“那一年,去平坟,人人忙碌。次年开春,坟头修复,八角亭,琉璃瓦,更豪华了。个别干部,带了坏头。”

  关于“是不是赞成清明节移风易俗?”89%%的读者回答“是”。

  为什么丧事攀比?其实就一个脸面!这爹下葬,花了8000;那娘入土,就花1万。大别山区时兴道场;长江两岸作兴鼓乐。长江北边,有几个县,一树墓碑,花岗岩,大理石。“姑妈家两个儿子,一个教师,一个干部,这个管火化路上一溜车,那个管回来停丧一星期,用了3万元!”话筒那头,老朱嘘唏。一些读者,或批评民政部门政策引导不够,或埋怨新闻单位舆论监督不力。

  一到清明,苍天垂泪,最能勾起国人追思。海关口岸,同胞如过江之鲫;淮左江右,城乡有暮云之思。儒家、墨家相争,厚葬、薄葬有别,绵延至今,几多翻覆。清明!说的是政治法度,社会礼仪,官员不腐败,百姓有孝心。清明!说的是道德清爽,行为文明,死者不落寞,生者不显摆。

  许多读者期待:在东方复兴进程中,在建设新农村路上,加强宣传,移风易俗,实现一片清明梦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