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冷静看待“中国热”(越洋视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0:25 环球时报

  这几天,布鲁塞尔的天气变得晴朗无比,阳光灿烂,一扫二月份以来的阴郁。但兴冲冲地开门来到屋外,才发觉依然非常寒冷,温度计里无情显示出零下5度。一连数日都是这种情况,让人常常期待阳光下的温暖。

  这就是布鲁塞尔奇怪的天气。不过,这很正常。很多事物表面上看已有火候,但实际状况还远未如此,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天气只是一个例子,在生活中,这种例子更多。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西方人对中国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出现了“中国热”。这种情况首先体现在对中文的兴趣上。我去年初刚到比利时时,当地人对学汉语的热情才刚开始萌动。不到一年时间,情形已有很大变化。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和列日,要开办两所孔子学院。这在欧洲大陆也算是独一无二了。列日大学的孔子学院将于今年下半年率先运作。另外,鲁汶大学的汉学系也火了起来。据汉学系的教授说,最近两年,每年的入学学生都成倍增长,前年大约30人,去年超过50人,今年则100出头。

  这种势头使该系简直有些招架不住。企业、教育界人士和议员在媒体上呼吁政府重视中文教育、甚至在中学开设汉语课程的报道也多了起来。学中文的热潮似乎正像布鲁塞尔春天的阳光一样,一下子照射下来。从新闻报道中看,其它不少西方国家的情况也和比利时的一样。

  但是,我们却不能不对这股“中国热”保持着一份冷静。当地人学习中文的初衷是什么?也许是看中了中国未来发展的机会,也许中国文化的神秘感太强,也许中国“威胁”渐近,也许是一种时尚,理由种种。不过,单就学中文本身来看,并不是想像中的那么乐观。在比利时,有时候走在街上,会看到穿着印有中文文化衫的当地人,但那些字不是大大的“龙”字,就是毫无意义的几个字拼成的词组,或是根本就是很像日语的怪字,绝少有其它。有时,穿着印有不雅中文字样的青年人问我,印的字是什么意思,此时我只能无奈地打打哈哈。

  前段时间听到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中国人去比利时北部乡村,结果被人问到“你们的黑头发到老会变白吗”、“中国男人可以娶几个妻子”这种问题。他们问得一脸严肃认真,让人啼笑皆非。我也曾被问及中国人无法上网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对方的理由振振有词,因为汉语无法输入电脑啊。在这样情况下,你和他谈台湾和西藏问题的来龙去脉,那对他无异于讲天书。

  这不是个别现象,大部分欧洲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了解不多,认识很肤浅,甚至还夹杂着不少误解和曲解。现在的“中国热”好比布鲁塞尔初春的阳光,看上去很美,但真正温暖的来临还得等些时候。对各种各样的“中国热”,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仔细体验后再下结论。▲

  (作者是旅居布鲁塞尔的学者。)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31日第十一版)


孙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