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苏联老雕塑今何在(独家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0:25 环球时报

  

苏联老雕塑今何在(独家报道)
图为散落在莫斯科艺术公园内的雕塑。

  看过苏联电影的人可能都会对片头那尊气势雄伟的雕塑印象深刻:一对男女青年手中高举铁锤和镰刀,仿佛要凌空飞翔,姿态雄健而轻盈。这座名为“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的雕塑,是苏联时期的经典作品,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一直把它作为自己的标志。出生在苏联时代的俄罗斯人从小就对这座雕塑耳熟能详,至今仍将其视为“国家的象征”。可如今,

这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早已支离破碎,静静地躺在莫斯科一间普通的修复厅中。

  昔日经典如今肢体残缺

  “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堪称苏联时期雕塑艺术的经典之作。1937年,苏联女雕塑家穆希娜为在巴黎举办的“国际艺术、技术与现代生活博览会”创作了这件大型雕塑,并把它矗立在巴黎国际博览会的苏联馆顶部。该雕塑为不锈钢制,高24.5米,在不同光线照耀下可显现出不同的绚丽色彩,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强烈的时代感。作品一经问世,立刻赢得了世界性声誉,成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的象征。后来,苏联政府把它立在苏联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门口,象征社会主义经济欣欣向荣。

  然而时过境迁,在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后,这座经典雕塑的处境让所有关心它的人担忧。2002年,该雕塑的支架已严重受损,“如果再不修复,就要散架了”,俄罗斯修复专家瓦吉姆·采尔科夫尼科夫忧心忡忡地说。2003年10月,莫斯科市政府决定修建一座大型商业中心,为了给商业中心腾出位置,这座雕像才被从原址拆除,送去修复。按原来的计划,修复工作应该在2005年年底前完成,然后雕像被放回新建的大型商业中心门前。

  莫斯科市政府高度重视这座苏联时期的艺术遗产,特别拨款1.62亿卢布用于雕塑的修复。花如此重金对待一座苏联时期雕塑,这在俄罗斯近年来实属头一遭。然而修复工作的决策者们却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他们选择的维修单位根本没有大型雕塑修复经验。工程开工后,维修单位发现工作难度比他们预想的要大得多,工期因此被一拖再拖。为此,莫斯科市政府只好另请高明。新的维修单位估计到2007—2008年才能完成全部的修复工作。这让正在急切盼望这座雕塑“重见天日”的俄罗斯人备感失望。

  领袖雕像更是命运多舛

  1918年,列宁亲自签署了《纪念碑宣传法令》,要求在莫斯科、彼得格勒尽快建立38座宣传新思想、新人物的雕塑。在1918—1921年的4年时间内,苏联雕塑家共设计塑造了183座雕塑及几十面综合性浮雕。据不完全统计,截

  至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各地建的各类型室外雕塑已超过万座,其中很多都是具有政治意义的领袖雕像。与“工人与集体农庄女庄员”的坎坷命运相比,这些领袖雕像的遭遇要悲惨得多。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急于摆脱苏联痕迹,对全国的领袖雕像和纪念碑发起了冲击。1991年8月23日傍晚,在四周强烈探照灯光照射下,伫立在莫斯科市中心苏联克格勃大楼前的捷尔任斯基铜像被巨大的起重机缓缓吊起,拔离了纪念碑基座,随后被送进了中央美术馆的仓库。捷尔任斯基广场从此更名为卢比扬卡广场。当年12月,莫斯科市政府又出台了一项决议,拆除分布在车站、剧院、广场等重要场所的领导人雕像。大量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马克思像或被破坏,或被拆除。只有少部分艺术价值较高的雕像幸免于难。

  在莫斯科河畔的艺术公园里集中了很多当时被拆除的领袖雕像,这些雕像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草坪上,再也不见往日的辉煌。难得的是在这个公园里还保存了几尊斯大林雕像。出于对斯大林肃反时期的愤怒,原本遍布俄各地的斯大林像几乎在一夜之间被清除干净,只有几座保存下来作为历史见证。1998年俄罗斯的一位雕塑家在艺术公园内的斯大林像旁特别设计了一组雕塑:巨大的铁笼内堆满了各种表情的人头,象征在斯大林肃反时期冤死的人民,仿佛在向世人无声地控诉。

  相比之下,列宁像的境遇要好得多。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卡卢加广场(原十月广场)上,一尊雄伟的列宁雕像至今仍高高矗立,默默地俯视着脚下的人来车往。

  今天,在俄很多大城市的中心广场上仍可看到列宁像,它们见证了这个国家的兴衰变革,也提醒着俄罗斯人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百姓自掏腰包重建雕塑

  去年11月初,在俄联邦法定的“警察日”来临前夕,苏联克格勃的前身、全俄肃反委员会(简称“契卡”)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半身铜像在时隔14年之后又被重新竖立在莫斯科内务总局的大院内,立即引起西方媒体的极大关注,俄“右翼力量联盟”攻击此举是残酷镇压和恐怖制度重新降临俄罗斯的前兆。对此,莫斯科内务总局负责人反驳说,铜像本身是一件艺术品,没有必要将此事政治化。但从这件事确实可以看出俄罗斯人的心态慢慢发生了变化。

  在经历了10多年的反思后,俄罗斯民众对苏联历史的认识逐渐趋向成熟。虽然自普京总统当政以来,俄社会形势趋于稳定,经济连年增长,可是今年2月俄罗斯《消息报》做的民调显示,今日俄罗斯人最真实的感受是“赚钱越来越多,安全感越来越差”。一些俄罗斯人开始怀念苏联时期的辉煌成就和安定健康的社会环境,期盼着国家、民族能够重振往日雄风。因此俄罗斯民众开始更客观更理智地看待历史。作为重要历史文化遗产,苏联时期的雕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从2001年起,俄罗斯各地逐渐兴起一股重竖列宁、斯大林雕像的浪潮,重建费用几乎都是由老百姓自掏腰包。俄罗斯“最资本主义”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尤其积极踊跃。此外,在罗斯托夫州、加里宁格勒、卡卢加州等地也都重建了列宁或马克思雕像。2003年11月13日,俄罗斯秋明州伊希姆市政府决定,在原来被推倒的斯大林塑像位置上重新竖立斯大林纪念碑。副市长伊·法杰伊娃指出:卫国战争时期,由伊希姆市人组建的军团正是从这个广场高呼着“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的口号走向前线。去年12月底,在俄罗斯达吉斯坦共和国首府马哈奇卡拉重新竖了斯大林雕像,200多人出席了揭幕仪式;在北奥塞梯共和国,在两座斯大林雕像重竖当天,学生们甚至要放假庆祝。

  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2005年底做的一项名为“如何看待十月革命人物的民意调查显示,54.5%的俄罗斯成年人对列宁持正面评价,名列榜首,捷尔任斯基紧随其后,约有46%的受访者对他怀有好感。对于修复或重竖政治人物雕像,俄罗斯大部分民众都平静看待,“这些都是艺术品,我们不应该让美的东西从我们手中毁掉”。▲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31日第四版)


本报驻俄罗斯特约记者 文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