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又拿教科书挑事(详细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0:25 环球时报

  

日本又拿教科书挑事(详细报道)
30日下午,韩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右)召见日本驻韩大使(左一)。

  日本文部科学省3月29日公布了对新版高中教科书的审定结果,竟要求教科书将“北方四岛”、“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竹岛”(韩国称“独岛”)明确写成日本领土。这一肆意挑衅立即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强烈不满。

  中韩政府强烈谴责

  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明确记载“独岛为日本领土”的指示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韩国各界的强烈反应。

  韩国联合通讯社以“潘基文:绝不容忍日本侵犯韩国主权”为题,报道了政府的立场。韩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30日下午就此事召见了日本驻韩国大使,对日本的做法表示了强烈遗憾和抗议,并强调独岛从历史上和地理上都属于韩国,日本的做法严重损害了韩国的主权,是不能接受的。潘基文还指示韩国驻日本大使就此事约见日本外务省高官。

  30日早些时候,韩国政府发表声明,称日本的做法是“不正当”且“无法容忍”的,要求日本政府予以撤回。据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政府认为,日本政府声称拥有在殖民战争中曾经掠夺过的独岛的主权,反映出日本政府有意美化侵略战争,并将歪曲的历史灌输给日本青少年。韩国从捍卫领土主权的角度出发,将运用一切外交手段予以坚决回应,包括加强对独岛事实上的控制。发言人强调:“日方的做法让韩国不得不怀疑其是否真的希望发展韩日睦邻友好,是否真的愿意为东北亚和平和共同繁荣与韩合作。”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30日下午也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方对此有无可争辩的法律依据。我们希望日方能够正视中方的这一严正立场。

  编辑深感政治压力

  涉及日本与邻国领土问题的教科书主要包括社会、地理、历史、公民等类别。其中公民科教科书表述得较多,在16种教科书中,共有13种记述了“钓鱼岛”和“竹岛”等领土问题,几乎是4年前(上次审定时)的2倍。其中12家原本的表述是日本与俄罗斯存在“北方领土”(北方四岛)问题,与中国存在“钓鱼岛”问题,与韩国存在“独岛”问题。文部科学省对此的审定意见为:这种表达方式会令人不容易理解北方领土、尖阁诸岛、竹岛属于日本。结果,修正本的记叙方式为:对于属于我国固有领土的北方领土、尖阁诸岛、竹岛,俄罗斯、中国、韩国分别主张所有权。

  文部科学省对于领土问题的“严格要求”在去年初中教科书审定时就有所表现,但是对高中教科书提出这样的要求还是第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领土问题,4年前曾经通过审定的表达方式这次也遭到指摘:比如数研出版社的《现代社会》,以前的版本表达为“对于竹岛、尖阁诸岛等问题,日本正在分别与韩国、中国交涉。”这一次也被勒令修改。该书的编辑感到很不理解,对教科书在政治的背景下遭受压力感到担忧。

  “国定”教科书遭质疑

  文部科学省除了表示“北方四岛”、“钓鱼岛”“竹岛”没有明示为日本领土不能接受以外,还表示将伊拉克战争写成“美军先发攻击”也不行,要改成“军事攻击”;日本自卫队派兵到伊拉克不能记述为“自卫队参加了多国部队,迄今为止这在宪法上还不允许”,而要写明是“为了支援复兴”。而有关“福冈地方法院判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违宪”的表述,文部科学省认为“这种表达无法让学生理解这是一个国家胜诉的判决。”最终改成了不痛不痒的表述:“福冈地方法院对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作出了判决”。日本媒体惊呼,对民间教科书中没有按照政府见解的表述,文部科学省的审定意见比以前更加严格了。许多日本学者对“审定意见”提出了疑问,评论家宫崎哲弥认为,当涉及国家时,政府的见解即使不是很妥当,也要作为标准写入教科书,“国定”教科书将不可避免。

  新书2007年使用

  日本高中以下的教科书的使用流程是由民间出版社出版、政府部门审定,地方教委决定选用何种版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教科书共有四个层次:小学、初中、高中低年级和高中高年级。审定工作每年都进行,每一个层次的教科书的审定都需要1年,所以所有的教科书版本都是4年更新一次。

  本次审定的高中教科书属于低年级本,主要供高一学生使用,所有的教科书全部做了修改,新书将于2007年投入使用。对于使用何种教材,私立学校可以自己决定,公立学校则由地方教委决定,由于高中私立学校数量较多,所以在选择上会更尊重学校和教员的意见。

  日媒体30日纷纷转载了中韩对于“明示日本领土”的批判。有媒体一针见血地指出:文部科学省表面上期待民间的创意努力,但是在表面柔软的衣服下面,露出来的却是坚硬的铠甲。▲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31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