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日本制造”不想输给中国(经济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0:25 环球时报

  

“日本制造”不想输给中国(经济观察)
日本汽车业巨头———日产汽车公司的一条豪华汽车生产线。

  记者多次在日本电视节目中看到,一些企业家面对镜头,非常认真地说:“我们不会输给中国制造。”这让记者感到,中国制造业对日本的冲击的确不可小视。那么,日本制造业又是怎样努力避免“输给中国”的呢?

  日本制造业出现空洞化

  东京专修大学商学部的关满博教授在《超越空洞化》一书中写道:“随着大量日本企业向海外尤其是中国转移,在日本本土的雇佣人数大幅度下调,与此同时,日本开始侧重于服务业的发展,致使曾一直支撑日本经济的制造业走向了衰退,并出现很大程度的空洞化。”

  东京的太田区因为工厂多而被称为日本基础技术的“宝库”,这个地区受到了“产业空洞化”的强烈冲击。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里还有9000家工厂,可是到了1994年就有近2000家消失了。

  日本著名财经杂志《日经BP》曾在封面上刊登过这样一幅漫画:一条象征“中国制造”的蛟龙凌空飞舞,一艘有“日本制造”标志的轮船即将倾覆,轮船上的人乘小船惊惶逃生。《日经BP》的文章中说:“在日本市场已经很难找到有‘日本制造(MadeinJapan)’标志而且销售额呈两位数增长的商品了。”

  日本的媒体常常把现在中日制造业竞争与上世纪70年代日本制造业超越美国做比较。日本企业从自己后来居上曾经超越美国的切身经验中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大批制造业从国内转移到国外,日本将重蹈美国当年之覆辙,向外转移生产将不可避免地培育竞争对手并最终败于竞争对手。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影响之下,日本企业开始尽可能地减少核心技术向海外流出,并提出了“把附加值低的给亚洲,附加值高的留给日本”的口号。

  增加技术含量,寻找新的市场定位

  日本横滨的山之内制造所是一家仅有70名职工的小厂,厂房就像日本的一般住宅,简陋而矮小。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绝不会想到这样的小厂,居然可以加工飞机的引擎,还可以进行飞机机翼的精密测量。

  制造所的山内所长拿出一个比手掌大不了多少的部件,告诉记者,这是飞机引擎的一个部件,它凝聚了该厂技术核心。记者看到这个部件非常精致,虽然有5个接头,但衔接处居然看不到一点焊接或者是铆接的痕迹,完全像是一整块金属加工出来的。

  山内所长告诉记者,这家工厂原来主要为一些大型工厂进行来料加工。可是,自从这些大企业纷纷到中国、泰国等海外建厂之后,本来该由他们加工的零部件也转到了成本更低的海外厂家生产,山之内制造所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山内所长说,要是不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不开辟新的加工领域,他们就要像很多其他的小厂一样走向倒闭。为了避免这样的厄运,他积极与同类企业联合,转向飞机部件加工业,并不惜重金引进先进的设备,以提升加工技术。同时他们还注意发挥自身精密加工的优势,开发出一些独有的特殊加工技术。

  在显得有些窄小的车间内,记者看到一台崭新的巨大机器在缓缓运行。这台机器被玻璃窗隔离,只看到机器在运转,并没有人操作。山内所长介绍说,这是一台从德国进口的世界最精密的测量仪器,现正在进行飞机机翼的精密度测量。因为这种仪器在日本的数量很少,所以吸引了不少客户,虽然投资比较大,但成本很快就收回来了。

  在这个房间的不远处,记者又看到一台喷着白沫正在转动的机器,它看上去体积很大,可没有刺耳的噪音。仔细一问,原来这里正在加工一台飞机的引擎,精度要求非同寻常,一般工厂的技术水准达不到。

  一位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山之内制造所除了把生产目标转向飞机制造业领域之外,还向航天零部件生产领域进军。技术人员拿出一些轻巧的金属框架说,这是去年为美国宇航中心加工的卫星部件。

  山内所长说,他们希望摆脱对大企业的依赖,直接向海外销售靠自己的先进加工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告别品种少、附加价值低的生产模式,建立品种多、附加价值高的新型模式。

  日本服装业:把设计和工艺留在国内

  在“中国制造”已占优势的服装业,日本企业也没有完全放弃。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日本的很多服装厂虽然都在中国建有分厂,但是大多数工厂还是以日本为基地,进行服装加工和销售。

  记者认识一位在名古屋办服装厂的老板,他在名古屋总部的员工还不到100人,却在中国黄石设立了一个员工多达2000人的分厂。中国的分厂只是进行各种男式衬衫的缝制加工,设计、销售都在日本完成。

  为了提高中国工人的加工水平,他定期从中国分厂选人到日本进行培训,但这些员工学的还是如何将衣服做得符合日本人的要求,关于设计、工艺等核心部分,中国员工都接触不到。这家小厂因为加工技术过硬,产品价格便宜,在日本的销售十分看好,其在中国的分厂规模越来越大。现在,这个老板又准备到越南建一家分厂。

  东京一家服装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八木奈央告诉记者,她今年设计的服装,使用的布料都是中国生产的,可设计和制作都在日本。她告诉记者,中国的编织技术已经很不错了,成本也低。但是工艺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

  工艺和设计仍是近年来日本服装业下工夫提升的强项。一些日本服装店还刻意打出“日本制造(MadeinJapan)”的标牌,声称只销售日本本土生产的服装及面料。

  不给竞争对手留任何模仿的时间

  近年来,日本制造业努力追求的,就是不断开发独家技术,不断缩短新品开发与投产之间的时间差。

  《日经BP》杂志曾刊登的《战胜“中国制造”———日本企业的五张王牌》一文指出,日本制造厂商应着眼于价位高、更新速度快的最前沿“时尚产品”,赢利后再投资开发新产品,不给竞争对手留任何模仿的时间。“加快从‘扩大再生产’向‘高速新开发’转变,将更多的利润用于研发投资、提高开发速度。”

  文章说,在大规模生产时代,日本制造的特点是“物美价廉”,今后日本制造则要以“世界最先进、质量最高”为目标。如果整个日本制造业都建起了品牌实力,中国这个对手就并不可怕。▲

  《环球时报》(2006年03月31日第二十四版)


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孙秀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