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在纵容学术“盗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7:15 中国新闻网

  目前在很多领域,人们都在生搬硬套论文评价机制,自以为找到了公平的人才比量标准;殊不知,在无奈之下被成堆制造出来的论文,又能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论文可以被制造出来,可是,观点的原创性岂能如此容易地被“制造”出来?

  最近有报道说,论文厚、学历高、官味浓被称为高校三大怪现状。提到论文,我想起几天前老家一位做护士的亲戚打来电话,希望帮她写篇论文,题材、角度不限,而且她已

联系好一家杂志社,只要寄过去就一定能刊登。问为什么要发表论文,她说有了这个东西,将来就能拿手术刀了,科室里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我着实被这话吓了一大跳,可静下来想想,这么干的又岂止医生行当。

  就在几天前,清华大学解聘了涉嫌论文造假的一名教授,社会上一片叫好声。可让人担心的是,在打击的重拳下,论文造假的丑闻仍不断曝出,是打击力度太弱了吗?似乎不是,这几年来,教育部打击学术腐败的声音越来越强,网络上民间揭发论文造假的密度也越来越频繁,可即便如此,丑闻怎么没有一点减少的迹象?其实,除了用重典外,我们还应该反思一下:扭曲的评估机制以及单一的效益驱动模式,有没有鼓励学术“盗匪”行为?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论文式的评估机制被滥用到了无可复加的程度,甚至在“逼良为娼”。

  我始终想不明白,要证明是不是优秀的护士,跟她能不能发表论文、能发表几篇论文有什么关系?而她发表了几篇论文,就证明她能拿手术刀了吗?这是比较典型的“叶公好龙”式的思维。目前在很多领域,人们都在生搬硬套论文评价机制,自以为找到了公平的人才比量标准;殊不知,在无奈之下被成堆制造出来的论文,又能产生多大的社会效益?现在论文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少得可怜,更是一种悲哀。

  当然,选择现代性的量化评价标准,较之以往的无标准和人治,是一种进步,可如果我们一哄而上地选择一种考量模式,甚至以偏概全,完全不顾专业的特殊性,那么社会的进步就有可能为此付出代价。重庆日前出台的一项规定颇耐人寻味:出租车司机除必须具备与公交车司机相同的条件外,还应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否则将被清出市场。试问:不具备初中以上学历的人,工作机会本已少得可怜,对于一个以经验积累为主的职业,服务周到与否和学历有什么必然关系呢?

  看看高校,从助教、讲师,到副教授、教授,一直到博导,哪一个级别的晋升少得了发表论文?论文可以被制造出来,可是,观点的原创性岂能如此容易地被“制造”出来?就我所知,在美国,很多名牌大学并不把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评价教师业绩的惟一指标。教师在申请晋职时,一般只被要求提供他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几篇论文,让同领域的教授进行评议即可。说到底,论文厚、论文滥,是因为有催生论文批量生产的机制存在。这当然和有人生搬论文评价标准有关,可公众的浮躁心理也难辞其咎。想想韩国人黄禹锡的教训吧!大师要耐得住寂寞,社会也要耐得住寂寞。 (人民日报赵继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