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和谐乡村动力不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7:17 红网-湖南日报

  本报记者 柳德新 张尚武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五句话20字要求,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内涵。

  在三湘四水,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用他们的智慧,正创造性地进行着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的伟大实践,诠释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

  和谐美景农民造

  采访中,记者欣喜地发现,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和谐发展,正成为各地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湘阴县关公潭乡王家寨村中湾小区的村民们,自力更生,先后硬化了路面,修建了一座休闲花园,架起了45盏路灯,栽种了1200多株球柏松,还建起了老年人娱乐室、村民学习室。房前屋后,村民们植树种草,花木扶疏,环境优雅。庭院洁净了,小区秀美了,打牌赌博现象也绝迹了,村民们争相学习,竞相致富。“中湾现象”,是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自觉行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益尝试。在中湾小区的示范带动下,湘阴县农村掀起了一股创建文明小区的热潮,九成以上的农户都成为文明户。

  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在突出经济建设的同时,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齐头并进,也给了农民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机会。

  “过去一听麻将响,双手就痒痒;现在一听胡琴响,嗓子就痒痒。”在资兴市白廊村的“农民俱乐部”,记者看到健身器材、电脑室、图书室一应俱全,村里组建了乐队、腰鼓队,把一些农民从牌桌上,拉到科技讲堂上,拉到网络终端前,拉到文化活动场。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成为农民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

  富了口袋富脑袋,致富路越走越宽。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建设。华容县三封寺镇柿树村,三年前欠债40多万元,如今却扭亏为赢,秘诀就是让村民参与民主管理,把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交给全体村民,村干部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近几年,村里出售和出租的项目,都由村民监督,公开招标,为集体增加收益6万多元。村民们参与民主管理后,村干部办起事也顺畅了,各项事业红红火火。

  公共投入添动力

  津市保河堤镇花桥村的村民们说,没有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就没有花桥村今天的新面貌。早几年,花桥村唯一的出村通道泥泞弯曲,村集体负债80多万元。2003年至今,各级财政向花桥村共投入100多万元,全村60多公里长的公路被全面硬化、砂石化,水渠也得到了全面整修,排渍抗旱水费因此减少了一半。

  公共投入给花桥村带来了活力。村里盛产藠头,以前由于运不出,烂便宜都没人要。现在,路通了,藠头好销了,价格涨上来了,藠头种植面积也增加了一倍。交通方便了,花桥村还吸引了外面的投资,先后办起了牧场和中药材基地。三年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100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像花桥村这样直接得到大力度财政扶助的还不是很多。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充满了期盼,对新生活充满了渴望。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单纯依靠农民群众自己的力量,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还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洒向农村,还有待各级政府起到规划、扶持、示范、带动作用。

  省农办主任武吉海认为,在农村发展生产方面,主要靠市场配置资源,政府可以帮助提供市场信息,衔接产销,组织农民培训,为务工农民提供公共服务,但市场风险主要应由农民承担。而在农村社会事业方面,政府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发展科、教、卫等社会事业,使改革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通过加强以党支部为主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民主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培育能带动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坚强班子,更好地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不断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面貌。

  因地制宜起好步

  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新农村充满了热情,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也存在着某种不切实际的冲动。猪栏贴瓷砖、门前建喷泉、贷款修洋房、扛着锄头进电梯……这些看似夸张的现象,却成为个别地方在建设新农村时追逐的样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该实实在在地给农民带来利益,同时避免变成农民一个新的负担。

  在一些地方干部群众中,还存在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将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有的错误地以为是大拆大建,有的则认为新农村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忽视了社会公共事业……

  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模式,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因地制宜确定目标和任务。既要立足长远,又要着眼当前,力争今年新农村建设迈出有力一步。

  湘阴县楠竹村请专业技术人员制订了村庄发展规划,分村庄总规、地形地貌、功能分区、公共服务等10个部分,每个规划都经村民评议通过。村里各项建设,都严格依照规划开展,农民住社区,产业进园区,养殖入小区,呈现出一幅“山水家园、人居和谐”的美好图景。说起建设新农村,楠竹村党总支书记陈友庚深有体会:规划先行,我们各项建设就有了方向感,少了盲目性。

  我省农村地形地貌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因地制宜提出不同标准。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规划建设和整治的起点可以高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方,可以从搞好环境卫生、整修道路、发展沼气等易抓的事情入手。新晃侗族自治县暮山坪村,农民收入不算很高,但村里变化不小。他们先从村庄卫生环境抓起,农户生活垃圾都统一回收深埋,花费不多,但村容整洁了,村里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说:如果一味地向经济发达地区看齐,不仅不切实际,说不定画虎不成反类犬。

  农民群众智慧无穷,创造力无限。“放活”,就是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破除束缚农民自主创业的各种思想的、体制的障碍,相信农民的智慧,激活农民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就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