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人为本”:从哲学理性走向实践理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09:29 解放日报

  “以人为本”是个比较抽象的命题,理论界有很多讨论,看法不一,见仁见智。事实上,这一提法,古今中外、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都曾使用过,其具体含义却是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正确的理解。

  第一,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不是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的人。也就是说,指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人的

生命、人权和人的尊严,等等。

  第二,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不是被动的客体,而是能动的主体。也就是说,不能把人民群众仅仅看作是被同情、关爱和扶助救济的对象,更不能仅仅看作是需要别人从上面赐予雨水、甘露和阳光的被动客体。而应看作是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创造性主体,看作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第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人”,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被发展的客体,而不是自然的主宰。也就是说,科学发展观所坚持的“以人为本”,不是笼统地反对和拒绝任何意义上的“人类中心论”,应当反对的只是其极端的形式———“人类绝对中心”。我们主张的是一种具体性、有条件性和有限意义上的“人类相对中心论”。

  第四,“以人为本”的“本”,不是事物的本原或本体,而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力量的来源。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把重视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把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作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长远奋斗的目标。

  第五,以人为本的“本”,既是指人的理性世界,也是指人的非理性世界,是坚持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应坚持二者的内在和谐统一,要在二者之间保持一个必要的张力。在新时期人的现代性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尤其要重视人的欲望、情绪、情感、意志、激情、知觉、灵感、集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基于以上对“以人为本”哲学含义的理解,我们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应当坚持和做到以下“四个统一”。

  一是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尊严与培养造就现代化建设人才的统一。当前,首先要把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生命尊严和权利、权益突出出来。因为生命健康是人民群众得以安身立命的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生成的基本要素。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把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首要的问题摆到议事日程上来。

  当然,仅仅关心、关爱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把培养、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摆到重要位置。应该看到,人民群众渴望成才,渴望拥有一技之长,渴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因此,应当从人民群众的这一需求出发,下大力抓好培养教育,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成才愿望。当前,尤其要把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根本,把提高人民群众的学习能力作为生成生产力的基础,努力在时间、设施、制度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学习成才的必要条件。

  二是维护人民群众权利、权益与发扬奉献精神的统一。人民群众的权利、权益是国家在宪法中明确予以保护的,是不容侵犯的权利。建国以来,我们在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创新和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这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权利、权益作为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内容,显得更为必要和突出。

  当然,贯彻以人为本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维护人民群众权利、权益的层次上,应以此为基础,把人民群众的精神境界提升到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的高度。然而,愈是强调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人民群众的无私牺牲奉献精神,愈是要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和权益。既要给予他们以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荣誉,又要给予他们付出的特殊劳动以充分的尊重和必要的物质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与奉献牺牲精神有机统一起来。

  三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与开发人民群众潜能,实现其价值的统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其最终目的是要维护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他们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这就要求,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开发人民群众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要努力为人民群众搭建干事业、干成事业,全面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广阔舞台。这就要强化“四个尊重”的观念,营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一种团结奋进、拼搏进取的群体效应,使能干事的人对组织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向心力,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和奋发进取的持久动力。

  四是重视人民群众的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统一。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存在物,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人的精神活动中是辩证统一的。我们过去由于太强调人的理性因素,致使工作中有失偏颇。事实上,人民群众的欲望、情绪、情感、意志、激情、直觉、灵感、集体无意识等非理性因素,对管理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有着理性因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既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理性世界,又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非理性世界,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并保持必要的张力。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人民群众的非理性因素去开展政治工作、教育工作和其他方面的工作,进而在坚持理性与非理性的良性互动中不断拓宽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