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招聘怪象:大学生争抢工人“冷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12:29 大华网

  本报讯(记者邓丹丹)“企业去年计划招20名熟练工人,月薪1000元。但从去年底到现在工人还没招齐,实在让人头疼;而人事部门的同事却告诉我,同样工资水平的岗位竟成了应届大学生争抢的‘香饽饽’。”近日,在汕头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月”开幕式上,某化工企业副总郭耀杰向汕大学子透露了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随着高校日渐“扩招”,大学毕业生队伍不断壮大,因而面临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找熟练工比找大学生难”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大多存在熟练工人紧缺的现象,而针对大学生的招聘岗位,通常会出现几个人竞争一个岗位甚至十几个人争抢一个岗位的现象。

  “由于化工企业的特殊性,熟练掌握技术的工人相对比较紧缺,而一些熟练工通常因为有技在身,不愁找不到工作,所以通常喜欢‘挑’企业。而初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急于找份工作,反倒让企业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作为化工企业的管理者,郭耀杰告诉记者,公司招聘大学毕业生远比招聘熟练工人容易得多。澄海华鑫玩具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汝鑫也表示,他的公司参加过汕头人事部门举办的几场人才交流会,有不少应届毕业生应聘公司的文员、行政人员等职位,当得知公司所提供的这类岗位有限后,不少大学生最终选择进车间,成为“蓝领”一族。“媳妇”终会熬成“婆”

  其实,如今大学毕业生进车间与普通工人们一起工作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就是大学生愿意“屈尊”进生产车间当工人,但相比之下他们更愿意选择普通工人,因为“尽管一些大学生‘人’就业了,‘心’却没有就业。心态没调整好,难免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

  据介绍,不少企业招聘职员特别是技术类人员时,通常希望他们从“基层”做起。而有些大学生虽然进了车间当工人,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逐渐不满于当前的工作现状或者“怕苦怕累”便放弃了工作。陈汝鑫分析说:“上世纪80年代独生子女多,由于父母过多‘呵护’,他们面对挫折的能力较差。一旦遇到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时,便选择了放弃或逃避。殊不知,车间的‘蓝领’生涯既是对个人的锻炼,也是用人单位对他(她)的一种考验。”

  “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学生初就业时不能光‘盯’住目前的工资,而应该从长远考虑。毕竟他们自我增值的速度是普通工人所不能及的。”不少企业管理者其实都对大学生蓝领族“寄予厚望”,希望这些大学生们能在企业最底层接受‘磨练’时了解工作的每个细节,以备成为日后公司发展的得力骨干。

  (责任编辑:郑宇晖、蔡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