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是最年轻的“新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0:00 东南早报

  八旬夫妇急寻当年同伴●追踪

  结婚年龄——

  □早报记者刘波陈祥木实习记者林杰文/图

  “当年的日子很苦。”许泰山说,解放前,他在一家百货公司当学徒,后来被资本家遣散回家。1950年,19岁的许泰山到劳动部门登记失业。当时的工作人员说,“现在刚刚解放,政府还没法安排工作,你们要搞好生产自救。”于是,许泰山在中山南路摆了一个百货摊做点小本生意。

  也就在这时,一场相亲活动围绕着这个百货摊开始了。

  “我母亲找到刘丽端的奶奶,希望她能给我介绍一个合适的女孩子。”许泰山说,刘丽端的奶奶有意介绍自己的孙女,于是暗中对他考察。刘丽端的奶奶、姑姑等亲人隔三岔五地到他的百货摊,说是买东西,其实是考查许泰山。当时,刘丽端家庭比较苦,她在八九岁就失去了双亲,跟奶奶住在一起。

  “她奶奶觉得我不错,于是找到我母亲要把刘丽端介绍给我。”许泰山说,1950年清明节前,有一天他跟母亲去扫墓时顺便去了刘家,那次见面也很简单,许泰山站在门外第一次见到刘丽端,当时她17岁,很年轻。

  “我们觉得还可以,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当年我们年龄最小。”许泰山说,按照当时新颁布的婚姻法,结婚年龄,男的20周岁,女的18周岁。“我们正好达到这个结婚年龄。其他新人,有的比我们大上好几岁呢,记得有个街长也参加了,他就比我大五六岁。”

  由于经济困窘,许泰山和刘丽端在认识一年后才结婚。

  “当时我们两家都比较苦。”许泰山说,许、刘两家当时的经济都不怎么好,结婚办酒席很困难。以前结婚要花轿,结婚一次要花上1000多元,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哪里办得起,因此,虽然两家已经定了婚事,但还是迟迟没有结婚。

  转机在1951年出现。

  那年秋天,街道通知下来,说是市里要举行集体婚礼,只要几块钱就可结婚了。“我们听了很高兴。”于是,许泰山和刘丽端开始忙着准备新房。

  “当时穷啊,家具是借的。”许泰山说,那时,他们花了100多元买了一张旧床,其他的比如橱柜、桌子都是借来的。另外,许泰山买了几尺布,送给刘丽端做新衣。

  感动后人

  如今,许泰山和刘丽端的6个子女都事业有成。许的孩子都说,父亲是个好人,对母亲对家庭都很尽责,地地道道的好男人。55年来,两人相敬如宾,勤劳朴素,教育子女有方,让后辈受益匪浅。

  “我爸妈当年还有一件让人感动的事情呢。”许家二女儿告诉记者。

  “哪一件啊?”许泰山马上回应。

  “呵呵,那些就不要说啦。”刘丽端好像猜透了二女儿心思。

  原来,许泰山和刘丽端当年订婚后,刘丽端有了一次去新疆文工团工作的机会,那时进文工团是每个年轻女孩的梦想。但刘丽端如果去了新疆就意味着和许泰山分隔千里了。

  “我和他当时都订婚了,所以就没去新疆了。”刘丽端着说。

  “这是诚信的表现,你都跟我订婚了,还要丢下我啊。”许泰山也笑了。

  “我爸当时是离不开我妈喽,你看他现在想起这事还会着急呢。”二女儿搂着母亲的脖子逗父亲。

  “我怎么会呢。”许泰山有些不好意思。

  “哈哈。”大家都被逗笑了。

  许的三女儿说,她曾把父母这些事告诉同事,同事听后感动得哭了,没想到55年前会有这么浪漫美丽的婚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