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子祭奠温馨悼逝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2:01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讯(记者王立坤、王春红 实习生左秋红)昨天,记者从省会人民纪念堂了解到,该纪念堂正式开通现场电子祭奠,通过电脑屏幕向已故的亲人进行祭奠,据了解,该厅在国内尚属首家,今年年底将有望实现远程祭奠。

  ■传统祭奠区黑灰飞扬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省会人民纪念堂。前来祭奠逝去亲人和朋友的市民络绎不绝,门口各种出售纸钱、元宝等祭奠用品的摊贩生意红火。记者随同市民陈先生来到存放其叔叔骨灰的长安厅。将叔叔灵位拿出来后,陈先生在传统的焚烧炉内为叔叔送了些纸钱。此时,2800多平方米的传统焚烧区内到处飞扬着黑色的纸灰,烧完冥币的人个个都灰头土脸的。

  “每年都要来看看叔叔,给他烧些纸钱,老人们都信这个。”对于焚烧冥币祭奠亲人的方式,陈先生也表示对环境影响较大,他已经听说了电子祭奠厅的事,并准备明年清明节就用这种方式祭奠叔叔。

  ■电子祭奠厅温馨平和

  焚烧炉南侧不远的420平方米的电子祭奠厅内温馨肃穆,大厅正中央是圆形的鲜花花圃,已经投入使用的21台电脑屏幕镶嵌在墙内,屏幕周围鲜花环绕。祭奠者拿着射频卡在墙上的读卡器上轻轻一刷,逝去亲人的遗像便显露在屏幕上,屏幕两侧和下方都设计了祭奠者为先人献花的花瓶和小供台。到这里祭奠先人的市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鲜花。在这里,他们可以安安静静地和先人们说几句话,或点播一首他们生前喜欢的歌曲,整个祭奠过程平静、温馨。

  人民纪念堂刘运生主任告诉记者,电子祭奠厅是去年3月筹建的,当年6月完工,总投资近30万元。“自从电子祭奠厅建成以来,已有200多名逝者的亲人办理了射频卡,选择电子祭奠方式,但对于整个人民纪念堂存放的3万余先人骨灰的数量来说,比例非常小。”刘运生表示,有的市民即使办理了电子祭奠,但仍为先人焚烧冥币,“要让市民摒弃传统的焚烧冥币祭奠方式还需要一个过程。”

  据了解,每年清明节前夕不到10天时间,人民纪念堂要接待20多万人,最高峰时每天可达8万人,工作人员不但要保证纪念堂内人员的安全,还要时刻留意有可能发生的火灾。自从电子祭奠厅建成后,市民除去最初办理射频卡的20元工本费外,不需承担其他任何费用,而焚烧冥币祭奠先人的人要掏3元钱才能入内,“电子祭奠不用花钱买冥币,也不用掏钱,既文明又节俭。”

  ■亲人年底有望网上异地祭奠

  据刘主任介绍,目前的电子祭奠厅可同时容纳21人进行祭奠,可输入近千人的资料,所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待今年年底电脑有可能与互联网相连,市民可在家中制作漂亮的网页,输入照片、图像、动画、音乐等,在他们祭奠亲人时可以让先人们也“看到”,以寄托哀思,远在异地的亲朋好友也可通过互联网祭奠先人。本报记者韦佳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