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疯狂的“储备金”——南洋教育集团十所学校倒闭内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2:13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究竟是什么倾覆了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

  3月中旬,风光十余年的山西南洋国际学校被太原市政府无奈地接收,变为“太原市第三实验中学”。此前,济南、青岛等地的南洋学校相继“关门”。

  “南洋”二字曾经意味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水平;但自2005年秋天起,“南洋”突然变成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的梦魇:各地南洋学校相继陷入资金困境,靠赊账为

  继,教师连续数月领不到薪水,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一落千丈。

  山西南洋国际学校成立于1994年,是南洋教育集团的第一所学校。自那时起,“南洋”就格外引人羡慕:欧式教学楼、豪华食堂、设备齐全的宿舍、电视台、游泳馆等先进设施一应俱全。即使在12年后的今天,其设施仍堪称奢华。

  谁也没有想到,如此盛况竟会霎时化为乌有。2005年12月,山西南洋国际学校教师连续3个月没领到工资,学校日常开支及1300余名师生的基本生活靠赊账维持。在继山西南洋国际学校之后成立的大连、济南、大同等南洋教育集团各分校,师生们也同样遭遇了“冰火两重天”。

  有关人士指出,“储备金”办学模式是“南洋”危机的导火索和焦点所在。

  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施永宁说,南洋教育集团正是靠“储备金”引得家长们趋之若鹜,也因此实现了资本的迅速膨胀。“南洋”创始人任靖玺采取向学生家长收取教育储备金的融资方式办学,即在入学时向学生一次性收取8万元到32万元不等的资金作为“储备金”,许诺学生毕业时全部返还。学生在校就读期间学费、伙食费全免,若半途退学,甚至可以将免费资格转让他人。较之于同类私立学校每年两三万元的学费、生活费等,教育储备金制度显然优惠得多,因此吸引力也更强。

  “‘南洋’怎会做这样蚀本的买卖?事实上,这一开始就注定是个骗局,其目的是迅速敛财,和非法集资别无二致。”施永宁说,“储备金———建新校———更多储备金”是南洋集团的“如意算盘”。据太原市教育局调查,从1994年在山西建立第一所南洋学校起,南洋集团一直以向学生收取高额储备金循环负债投资的模式快速扩张,在十余年内建起了12所学校,其中2所大学,10所15年制学校。

  2005年秋季,由于很多到期“储备金”迟迟未兑现,各地南洋学校陆续陷入资金“黑洞”,南洋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山西太原、大同,山东青岛、济南,辽宁大连等地的南洋学校相继发生成群学生家长讨要教育储备金事件。山西、山东、辽宁等省的公安部门迅速以涉嫌诈骗罪分别立案调查。

  施永宁说,在敛财动机驱使下,南洋学校极不正常的管理模式和长期脱离监管的财务运行,是目前我国很多民办学校亟待医治的“通病”。

  提起南洋的管理模式,施永宁以“可怕”来形容。他告诉记者,尽管在银行数次降息后,靠“储备金”利息维持运行已成“泡沫”,学校却长期处于高成本运行状态,山西南洋国际学校每月仅教职工工资就需50万元。

  有关人士告诉记者,10多年内,尽管“南洋”每年接受年度审计,但无一所分校查出问题。济南市教育局发展规划处处长赵辉强说,以前也曾有群众举报南洋学校违规收费,当教育部门前去检查时,学校拿出的都是虚假账目。与公办学校的财务由政府统一收支不同,民办学校是独立法人单位,教育部门难以监控其资金流向情况。

  新华社记者刘云伶赵华赵仁伟(据新华社太原4月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