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校体育场地服务社会难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3:4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慈鑫

  3月末的一个午后,许多拿着跳绳、毽子的中老年人走进北京财经学校(东址)的大门,学校的门卫边与这些相熟的老人寒暄,边向记者介绍说:“我们学校和安定门街道有协议,5年来,每个周末,附近的居民都会有组织地来校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街道辖区内,共有10所学校向社会开放了体育场地,但能在街道组织下走进学校体育场地的居民也就两三千人,而这只是辖区内5万名居民中的很少一部分。记者通过对相关方面的采访了解到,全北京市乃至全国,更多的学校体育场所很难向附近居民开放,而随着国有企业经济实力的下降,有组织的群众体育活动更加难以开展。

  学校体育场地很少向居民开放

  据记者了解,去年进行的全国第二次体育场地普查表明,全国有约2/3的体育场地在学校,但能够向社会开放的仅占1/5左右。

  在3月中旬举行的一次群体工作新闻通气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续川表示,开展城镇居民体育活动,最大的障碍就是体育场地不足。尽管大部分拥有体育场所的中小学校基本上都处在居民区的周边,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正是改善场地不足的捷径,但如何向社会开放却面临着重重困难。

  包括北京市在内的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几年前就发文要求中小学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但大部分学校担心其体育设施被损毁而影响学校的教学,同时也担心来锻炼的群众发生意外而连累学校,所以,相关部门关于“敞开校门”的文件几乎没起到什么作用。

  续川首次向媒体公开证实,国家体育总局已经邀请学术界和部分中小学校代表就此进行了研讨,还将派人赴部分省市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续川表示,乐观的话,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将在年底之前联合推出具体措施,促成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基层体育组织缺失成大障碍

  续川介绍说:“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即场地设施、基层组织及活动内容。除了场地不足,基层体育组织的缺失也是中国群体活动的障碍。”

  群体活动曾是中国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业余活动。今年63岁、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杨老先生介绍说,自己年轻时供职的北京某电子仪器厂,单位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篮球、游泳、乒乓球等多种项目。现在自己35岁的儿子在中关村某IT公司上班,除了偶尔去健身俱乐部跑步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体育活动。

  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全国有20%左右的体育场地属于企事业单位,但现在已经出现挪用甚至废弃的情况。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职工与青少年体育处处长丁鹏表示,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巨变,我们一方面要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集体继续积极开展群体活动,另一方面,则要寻找单位、集体组织的替代者。

  首都体育学院正在为国家体育总局承担“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相关问题”的研究课题,参与研究的李林教授认为:“单位本身就不应该承担组织体育活动的责任。中国的‘单位体育’形式应该向‘社区体育’形式转轨。”而据丁鹏介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学校体育场地有效利用的典型事例中,其组织形式均呈现出“社区体育”的雏形。

  社区牵头组织能替校方解忧

  据安定门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屈洋介绍,安定门街道辖区内除了体彩公益金兴建的17处“健身路径”外,几乎没有任何公共体育设施。

  2001年,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教育局共同作出决定,安定门街道辖区内10个学校向居民开放体育场地,但前提是,进校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必须统一登记、统一组织。安定门街道以志愿者的形式首先征召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长跑、毽子、跳绳、秧歌、舞蹈等10个小组的组长,每个报名的居民均在街道留档,最后由各小组长负责具体的活动安排,并接受街道的监督。

  与中国经济发展成反比的是,从前由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群体活动日趋停滞。针对这个问题,李林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区群众体育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将是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的关键条件。”续川也认为,社区体育组织的培育、完善工作将是中国群众体育长远发展的根本所在。

  虽然官员和专家的意见都达成了一致,但如何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落到实处,却是老百姓更加愿意看到和更加迫切需要的。

  本报北京4月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