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学大讲堂长春渐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3:4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彭冰 通讯员 叶彤

  “司机师傅,请开快点行吗,国学大讲堂就要开讲了!”一位中年妇女焦急地催促着———这是近日发生在长春公交车上的真实一幕。自今年1月8日长春国学大讲堂正式对公众亮相以来,已经举办了15期,主办方工作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效果超出预期,需求超出想象。”

  2005年以来,“国学”两字频繁出现于报刊媒体,全国各地各类国学班如雨后春笋。去年5月29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国学院;3月18日,山西国学大讲堂开课;就在前几天,国学大讲堂又亮相北京城。相对而言,长春今年1月开办的这个国学大讲堂还算“先行者”之一。“普及传统文化,提升群众的国学素养,提高公民的文化道德素质,是我们主办国学大讲堂的目的。”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秘书长张喜才说。“我们的国学,弘扬的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精神。但国学毕竟产生于农业社会,作为一个现代公民,要对其进行批判继承。”已在“国学大讲堂”讲过8次课的金海峰对记者说。金海峰是长春大学语言文字研究所所长,他在讲堂上身着古装,为听众讲授《论语》的新闻图片已被许多网站转载。对此,金所长笑着解释:“穿上古装,是为了给听众一种新鲜感,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事实证明,听众对讲课内容记忆得很牢固,效果很好。”

  长春的“国学大讲堂”,源起于长春文庙的首次祭孔活动。“后来应群众的要求,我们请专家来为学生及家长讲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慢慢地,就发展成了国学大讲堂。”长春文庙的王洪源主任告诉记者。

  坐落于长春市南关区的文庙,古色古香。迈入大门,首先看见的就是孔子的雕像。“现在长春还是太冷了,要不,把国学大讲堂放到文庙的院子里,那才有气氛呢!”王洪源期待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早点到来,他说:“今后,我们要把国学大讲堂办得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内容也要有一定的连贯性,先从孔孟老庄讲起,再兼及诸子百家。”

  采访中,记者发现,每逢周末开讲的长春国学大讲堂,已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有部分辽源市、吉林市的市民,为了能听上一堂讲座,周末专门驱车近百公里赶到长春。“作为一名中国人,就应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长春市民徐先生告诉记者,他总是和父母、儿子一起去听,“通过国学大讲堂,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比方说,对于我们家来说,‘齐家’是当务之急,此外要与邻居处好关系……”这位徐先生还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儿子在大讲堂听过几次课后,转变很大。“他以前也做家务,但不情愿,现在一有家务活,他就主动抢着干。”当被问到今后还会不会去听国学大讲堂时,徐先生说,他要争取“一节不落”。

  浙江小学的刘洋小朋友也很喜欢听国学大讲堂的课,他说自己“最崇拜孔子”。记者要他背一段论语,小家伙立刻流畅地背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整整背了3分钟,字正腔圆。

  “效果超出预期,需求超出想象。群众的热烈需求,正是我们坚持办国学大讲堂的目的。”吉林省社科联张喜才秘书长告诉记者,所有的讲座对群众都免费。他说:“哪里有群众的需要,我们就把课堂开设到哪里。将来国学大讲堂要走进社区,走向校园,走入农村。我们要把国学大讲堂制度化,把它做成一个文化品牌。”

  有着20年教龄的金海峰通过参与国学大讲堂,发现群众对国学有着极大兴趣,不禁为国学没有进入系统的学校教育而感到遗憾,他说:“希望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躬下身子,少搞纯理性的思辨,让大众参与到精英文化的研究中来,这样也许更有意义。”“国学的普及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国学大讲堂能够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主办方工作人员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