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科技创新改善了吃和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3:4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郑燕峰

  烟台苹果莱阳梨,不如潍县萝卜皮;章丘大葱莱芜姜,金乡大蒜寿光菜……说起山东传统的农业特产,这样的顺口溜还有很多,这也正是山东农业大省的形象写照。

  经过10多年的科技创新,山东农业又增添了很多新的亮点。优质小麦抗虫棉、设施

蔬菜海珍品、克隆牛羊三元猪、出口鸡兔生物油……都成为山东农业强省的有力诠释。

  棉花的故事

  山东是全国重要的产棉大省,我国棉花育种史上有两次里程碑,也全部诞生在山东。

  1982年,李汝忠大学毕业到山东省棉花研究所工作,真切感受到以鲁棉1号为代表的第一次辉煌。“那时的说法叫鲁棉称霸。”李汝忠说,鲁棉1号以其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突出特性,在全国累计推广1.2亿亩,创直接经济效益57亿余元,彻底结束了美国岱字棉品种在我国黄河流域棉区长达20多年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结束了我国使用布票的历史。不但使当时我国棉花自给有余,而且由棉花进口国变为净出口国。

  1992年,棉铃虫在我国北方棉区持续特大暴发,棉花生产遭受巨大损失。李汝忠用“措手不及”、“谈虫色变”来形容这场自然遭害。“种了几亩棉花就像坐了监。”不分昼夜打药的棉农这样自嘲。有的棉农想不开甚至喝农药自杀。植棉积极性空前低落,山东棉花生产急剧下滑,年植棉面积由原来的2400多万亩,锐减到五、六百万亩,退到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随后,美国棉花品种在退出我国近20年之后卷土重来,在黄河流域棉区迅速推开。

  “内忧外患”,李汝忠这批青年育种科研人员感受到了巨大压力。1995年,山东省棉花研究中心开始主攻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培育。经过几年的艰苦攻关,抗虫杂交棉选育率先取得突破性进展。

  原来黄河流域很少大面积种植杂交棉。原因是杂交棉育种成本高,效益不明显,但李汝忠主持选育的鲁棉研15号,产量高、品质好,增产幅度大。虽然鲁棉研15号价格高,但比美国棉高产20%以上,每亩多收50公斤籽棉,整体受益。这一品种很快在山东及周边省份推广应用。

  目前,鲁棉研系列抗虫棉新品种基本取代美国棉,已覆盖山东棉田面积的60%以上,“鲁棉研”成为我国黄淮流域棉区棉农心目中抗虫棉品种的第一品牌。

  蔬菜的故事

  1989年12月24日,山东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第一批鲜嫩的越冬黄瓜出棚上市,开秤就卖到每公斤20元。

  村支书王乐义至今记得那一天。“我们村到第二年一算账,17个棚平均收入2.7万元,村里一下子冒出了17个双万元户。”这笔账算完,一场“白色革命”也从三元朱村迅速波及开来,彻底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菜难问题。“日光温室设施蔬菜”,这是山东省蔬菜首席专家何启伟先生的专业叫法。不管怎么叫,自1991年以来,山东蔬菜的面积、产量和产值就一直位于全国首位,蔬菜商品量占全国蔬菜商品总量的20%以上。目前,山东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最大的蔬菜运销队伍、最多的蔬菜加工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

  何启伟说,山东菜最大特点就是倡导发展了以日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蔬菜生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等不同设施形式相结合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从统计看,山东设施蔬菜产值占到全省蔬菜总产值的70%以上,设施蔬菜面积约占全国设施蔬菜面积的35%左右,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日光温室蔬菜栽培种类和品种的多样化。山东农民创造的大棚黄瓜亩产3万公斤、番茄亩产两万公斤的历史纪录都是在科学栽培技术指导下实现的。

  在日本东京任何一家超市,你几乎都可以看到山东安丘蔬菜。从1998年以来,山东出口创汇蔬菜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山东出口蔬菜占全国的32%。

  目前山东从事蔬菜种植的约有1000万人,从事蔬菜运销业的150万人,从事蔬菜加工业的有50万人,为蔬菜产业提供各项服务的有100万人。这样,全省蔬菜产业的从业人员达1300多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三分之一。

  小麦的故事

  “我国小麦一边积压,一边还得进口。”对这种现象,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首席专家赵振东研究员解释说:“不是因为中国小麦不够吃的,而是因为不够好吃。”

  小麦是山东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5500万亩左右。经过6次品种改良,从1949年到1997年,山东小麦单产提高了9倍,总产量提高了10倍。

  高产品种不优质,优质品种不高产,是一条普遍的规律。“但人多地少的国情省情,决定了高产是小麦育种永恒的主题。”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承彦说:“我们育种第一个标准就是不能因为改善品质降低产量。”

  从1999年开始,以赵振东、黄承彦、刘建军等专家为代表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优质小麦育种课题组相继选育出了高产面包小麦“济南17”和“济南19”。“济南17”的育成,是国内第一个解决优质与高产负相关的新品种,实打验收产量最高达到636.78公斤/亩,结束了我国优质面包小麦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被誉为“我国调整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专用麦的开路先锋”。2004年3万吨济南17出口南非,实现了国产优质小麦的首次直接出口。

  优质面条专用小麦“济麦19”的育成使我国优质面条专用小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打验收产量最高达到650.4公斤/亩,实现了高产优质小麦品种创新的新突破。“济麦19”自2002年在全国累计推广5700多万亩。

  2004年,随后培育的“济麦20”获得国家新品种权保护,现在已经向32家种子企业转让使用权,成为面粉加工企业代替进口小麦的首选品种。

  海珍品的故事

  在烟台有两个关于海参的“典故”。

  一个是说,学校请老渔民给中学生上忆苦思甜课,希望学生们勤俭。老渔民说:“3年自然灾害时,我们没粮食吃,穷的只能吃海参鲍鱼。”结果台下哗然。

  另一个是讲,前些年,烟台人给北京的朋友送来加工好的黑色海参。老北京看了以后高兴地说:“真是巧了!新疆朋友刚刚送来生羊肉串,正愁没法吃呢,你们胶东人就送来‘木炭了’。”

  以前海参因少而珍,如今海参专卖店、海参大卖场在山东大中城市非常普遍。这种普及来自2002年海参养殖技术的突破。

  那年,昔日只能在礁岩海底生长的海参,被胶东渔民搬到了陆地上的池塘,滩涂上的虾池以及黄河口的千年盐碱滩,实现了山东海参陆养、东参西养的历史性突破。目前,山东海参养殖面积2.4万公顷,海参产值约占海水养殖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以海带、对虾、扇贝养殖为重点的3次海水养殖业革命,无不得益于科技的创新与突破。近年来,山东又形成了以海水鱼类养殖为代表的第四次养殖浪潮。

  名贵品种大菱鲆原产于欧洲,山东科研人员经过5年的研究试验,终于突破育苗关,使山东成为大菱鲆的第二故乡,形成年产值30亿元的产业规模。

  山东1997年开始进行中国对虾选育工作,已培育出我国第一个经过人工选育的海水养殖新品种“黄海1号”中国对虾,并通过了国家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山东对虾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创历史新高。

  半滑舌鳎、花鲈、六线鱼、星鲽、美洲条纹鲈、美国石首鱼、南美白对虾、虾夷扇贝、日本真海带、长叶海带、象拔蚌等40多个国内外养殖种类被山东引进、选育、驯养成优良品种。山东水产养殖品种已由“九五”末的30几种发展到70余种,其中产量在万吨以上的养殖品种有26种。山东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比“九五”末增长了84.6%,远远高于农民人均收入。

  每一次创新,得到实惠的都是老百姓。山东人的菜篮子丰富了,餐桌食品有营养了,身体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