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长三角城镇群”已现实质性扩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5:05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合作发展处副处长陈晓云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是否扩容?各成员城市正在讨论之中,尚未形成一致意见,目前的原则是“大门敞开,待机再议”。但对于“长三角城镇群”是否已经出现实质性的扩容?有关专家的意见是肯定的。

   “两大规划”各有不同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制定的长三角规划有两个,一是“长三角区域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另一个是“长三角城镇群规划”,由建设部牵头编制。

  对于两大规划的区别,“长三角城镇群规划”专家组成员沈玉芳说,发改委牵头的区域规划着眼宏观,涉及区域产业、综合交通网建设和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竞争力等内容;建设部牵头的“城镇群规划”则旨在解决人口、产业、城镇发展的协同关系及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解决经济和城市发展的人为分割与无序竞争,实现区域统筹和协调,推进区域一体化。

  沈玉芳说,“长三角城镇群规划”本质上是一种“控制与平衡规划”。有关专家在编制过程中考虑了城镇组织模式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和城乡关系的统筹,并已将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实体性、前瞻性规划纳入视野。

  据沈玉芳透露,正在研究中的“长三角城镇群规划”涉及范围已经突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15+1”框架,增加的城市有浙江的温州,江苏的盐城、连云港,安徽的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

  沈玉芳说,“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15+1”框架本身就不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架构,近几年由于区际重大交通设施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目前长三角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的经济距离已经大大缩短;与此同时,长三角核心区经济能量增大导致的经济扩散也密切了“中心”与“边陲”的关系。“长三角城镇群规划之所以要突破‘15+1’框架,就是基于这一考虑。”

  长三角实质性扩容已经出现

  专家所说的长三角地域经济距离缩短、地域经济联系加密的现象是不是事实呢?

  安徽方向,目前有7条高速公路通往长三角,马鞍山已经与南京实现交通一卡通,3小时从合肥抵达上海的合宁铁路也将于2007年底建成。

  江苏方向,沿海高速公路盐城至南通段已经通车,随着沿海高速连云港至盐城段、沪崇苏越江通道的建成,苏中、苏北至苏南和上海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

  浙江方向,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在建,沿海和沪浙赣通道正在加速形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浙南的温州等区域至上海的路程将大幅缩减。

  而在区域联系的紧密程度上,苏北、安徽、浙南与上海的衔接也今非昔比。陈晓云说,长三角生存发展对于外围的依赖性已经越来越强。由于产业转移和资源供给方面的关系,苏中、苏北与上海的联系已经非常紧密。

  “去年,有专家研究称,从经济关联度看,盐城与上海的关系已经超过了个别‘长三角城市’与上海的关系。我个人认为,这个结论应该是准确的。”陈晓云说。

  至于安徽方面,陈晓云称,马鞍山、芜湖、巢湖与南京经济圈的联系非常密切,已通过南京经济圈实现了与长三角的接轨。去年,上海已经在巢湖等地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大长三角呼之欲出

  “长三角城镇群的提出,本身就是要促进区域经济融合和经济发展。”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说。

  虽然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入会规程(建议稿)》所列的各项指标限制,江苏的盐城、淮安、徐州、连云港,安徽的合肥、马鞍山、滁州、芜湖、巢湖,浙江的金华、衢州等城市近年来提出加入长三角愿望没有变成现实,但“长三角城镇群”概念却因区域互补性强、腾挪空间大、整体功能完整而被专家所认同。

  沈玉芳称,“长三角城镇群”实际上已经扩容,同时,长三角城镇群扩容也是长三角内在发展的需要。2005年长三角三省(市)经济增长首现“疲态”。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核心经济指标增速回落。“这表明,长三角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

  沈玉芳认为,内在的水、电、土地、污染等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不断加剧以及高昂的商务成本,以及外在的经济全球化压力,长三角亟待进行产业重构和区域调整。按照城市群理论,城市群是三小时通勤范围的紧密经济活动圈。

  宋林飞提出,实质上的经济联系与依存度将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属于“长三角城镇群”的重要标准。

  “‘长三角城镇群’不需要设定‘名分’,其实质性的扩容已经出现,‘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就要去顺应这个态势。”沈玉芳说。

  新华社记者蔡国兆姚玉洁李荣(新华社上海4月3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