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改革要防止新的不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8:16 大众网-齐鲁晚报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录取过程能否排除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能否保证公正与公平,令人担忧。

  4月3日《齐鲁晚报》报道,为期两天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自主选拔录取面试落下帷幕,近2000名通过“海选”的上海高中毕业生参加面试,争夺两校总共600个录取名额。这意味着,这项被称为“破冰之旅”的高考改革终于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毋庸讳言,现行的高考制度存在着一些弊端。一些地方长期实行的应试教育过分注重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也导致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是可以预见到的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大方向。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复旦和上海交大的招生改革,是积极的尝试和探索。然而,衡量这个改革的价值,不仅要看其“破冰”式的影响力,更要看其是否保证了公平和公正。

  据报道,复旦和上海交大对考生的要求都比较高。同时,可以想见,能够通过两校面试的学生,恐怕大都是一些德才兼备、成绩优良、综合素质出众的学生。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面试选拔”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笔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或者几项能力素质测试——录取的天平无形中倾向了成绩好且能力高的考生。

  这对很多成绩好但能力普通的考生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潜在的不公平。高分低能固然令人叹息,但我们扪心自问,这能完全归咎于学生吗?僵硬的教育体制,让学校和家长追求分数至上,一味“鞭策”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考试书”,他们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去增强自己课外的能力呢?基础教育的缺陷,让学生们饱尝了高分低能的苦楚,如今改革了,还要让学生单方面为之付出“代价”,的确有不公平的一面。

  另一方面,此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只在上海市范围内进行,只有上海考生可报名参加。那么,为什么外地考生不能参加选拔?凭什么高考改革的“福利成果”只能惠及本地考生?这恐怕是另一种不公平。更重要的是,这种自主选拔方式局限在高校所在地,长此以往,很难避免诸多“人情往来”、“关系交易”的干扰。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录取过程能否排除各种意想不到的干扰,能否保证公正与公平,令人担忧。

  高考改革不能造就新的不公,这应是高考改革所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高考改革当然要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消除落后的招生制度隐含的不科学不公正,但如果一种不公消亡了,另一种新的不公又产生了,这样的改革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说,未必是一件幸事。复旦和上海交大的高招改革刚刚起步,更大范围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这是改革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陈一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