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京沪客运高铁将动工 2010年投入运营,全程运行5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9:32 南方日报

  综合新华社消息电铁道部昨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京沪高速铁路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预计年内正式开工、2010年投入运营。

  每公里投资1亿元

  据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介绍,京沪高铁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

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静态投资每公里为1亿元人民币,正线全长约1318公里,与既有京沪铁路的走向大体并行,全线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

  共设21个客运站

  京沪高速铁路所通过的地区,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也是东北、华北通往华东的必经之地,所经过的直辖市及省会城市都将设置客运车站,共设北京南、天津西、新济南、新徐州、新蚌埠、南京南、虹桥(上海)站等21个客运车站。

  高峰期3分种一列

  京沪高铁建成后,将实现客货运分离,届时北京到上海直达只需5小时,将比目前京沪铁路上的直达列车缩短9小时,而且列车发车时间短,高峰期将实现3分钟一列,确保旅客随时乘坐、随时有座位。

  票价比火车票贵一些

  至于票价,何华武说,预计会比飞机与公路客运便宜,比目前京沪铁路的票价则会高一些。但仍然是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高速、高安全性、高舒适度、高准点运行,同时老百姓也坐得起,非常适合百姓乘坐。

  技术

  逾七成自主创新总体达世界一流

  何华武说:“京沪高铁等客运专线不可能完全照搬任何一国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我们采用的是适合中国国情路情的自主技术体系。京沪高铁建设总体目标必须达到世界一流。“譬如高速动车组,在起步的时候将采取‘1、2、7模式’,即10%整车引进,20%散件组装,70%实现国产化。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京沪高铁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国产化客运动车组。”

  据介绍,京沪高铁线路、桥梁、隧道、涵洞等工程技术,通过原始创新,形成完全独立的技术标准和自主知识产权;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坚持系统集成创新,形成满足我国客运专线系统集成的标准和要求;运营调度和旅客服务系统,坚持自主创新,适应我国客运专线运营要求,构建我国客运专线技术体系。

  资金

  总投资过千亿吸纳民资外资

  投资超千亿元的京沪高铁,如何保证融资及时到位?何华武说,将组建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建设和运营这条高速铁路。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今年3月曾表示,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资金采取市场化融资方式,吸纳民间资本、法人资本及国外投资,构建多元投资主体,拓展多种投资渠道。

  何华武表示,京沪高铁的建设,采用货币、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多种出资方式,利用国内外资本市场进行权益、债务融资,实现多元投资主体、多种筹资渠道、多样融资方式。

  这意味着,国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放弃了独家投资和垄断经营的特权,对市场敞开大门。

  民间资本很希望进入的京沪高铁,山西、河南等地煤矿企业老板以及温州也有很多企业很感兴趣。

  客运专线

  每年单向送客8000多万人次

  京沪高铁建成后,与既有京沪铁路将实现客货分流,前者为客运专线,后者是货运主线。届时,北京至上海高速列车年输送旅客单方向可达8000余万人次,是一条快捷的大能力客运通道。

  何华武说,京沪高铁将极大地释放既有京沪铁路的能力,使既有京沪线单向年货运能力达1.3亿吨以上,可满足京沪通道客货运输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京沪通道运输能力紧张的状况。

  京沪高速铁路还具有与时速200公里既有铁路兼容的优势,时速不小于200公里列车可以在京沪高铁上运行,从上海去往哈尔滨、沈阳、包头、兰州、西安、成都、乌鲁木齐和从北京去往华东的旅客,均可大大缩短旅行时间。

  背景

  京沪高速铁路论证历程

  轮轨终胜磁悬浮

  1990年,修建京沪高速铁路的相关可行性研究提上日程。

  1992年5月,铁道科学研究院提交一份《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1994年底,铁道部联合当时的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体改委共同推出《京沪高速铁路重大技术经济问题前期研究报告》。

  1997年3月,铁道部向国家计委正式上报了《新建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1998年提出是否可采用磁悬浮技术问题,从而出现”高速轮轨”和”磁悬浮”之争。

  2006年3月,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建议书》,京沪高铁正式立项。

  图:

  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