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一开始就不上有污染破坏生态的项目 生态经济富了苇沙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9:41 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 于平

  和村民马成杰唠家常,明显感觉到他过得挺滋润。到老马家中一看,这种感觉得到印证:新房子、新家具、彩电、电话一应俱全,家里还有辆跑运输的农用车……记者在心里给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准打了分——相当小康。

  可就在3年前,老马一家的生活却是另一番境况。老马出生在吉林省临江市苇沙河镇葫芦套村,一家4口有7亩山坡地,辛勤劳作一年,收入不足2000元,由于交不起学费,老马的大女儿被迫辍学。如今,马成杰一家过上了好日子,这得益于苇沙河镇创建生态经济强镇项目的实施。

  苇沙河镇地处山区,管辖5个行政村和两个街道,总人口6642人。过去,这里封闭、贫困。2000年,苇沙河镇加入了吉林省创建生态经济强镇的行列。镇领导一班人全面分析了本镇的现状,结合依山傍水、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与朝鲜隔江相望,适宜种植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等特点,确立以旅游业为基础,大力改变农作物结构,发展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全面拉动商贸业的工作思路。

  筹集资金工作提上日程。苇沙河镇财政底子薄,靠自身财力谋发展难度很大。苇沙河镇决定通过以土地换资金,鼓励外地资金注入开发旅游项目,引进规模化经济作物栽培等形式,化解资金短缺问题。在2000~2003年的一期工程阶段,苇沙河镇共筹措资金1610万元,先后建起80公顷、年产值达到100余万元的葡萄园;种植山参1573亩,经济果林1514亩,山野菜两万亩;池塘养鱼77亩。此外,还建了一个三星级宾馆、7家大型饭店和众多中小型饭店,以及设备完善的江边码头。过去,苇沙河镇到临江市,长途客车每天只有一次往返,到2003年,平均25分钟就有一辆长途客车进出苇沙河镇。这个镇可同时为7000名游客提供用餐服务,年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

  旅游业和其他生态产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资金,为全镇实施良性、滚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2004年起,苇沙河镇生态经济发展项目进入第二期工程阶段。截至2005年底,这个镇累计投入8440.7万元,陆续解决了农民交通难、用电难、通讯难、住房难、吃粮难、饮水难、上学难和就医难“八难”问题。如今,苇沙河镇村村通水泥路;农民喝上了自来水;普及了彩电和有线电视;镇里中小学校普遍配备了语音室和计算机。

  苇沙河镇副镇长夏玉生告诉记者,2000年,全镇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80∶11∶9,到2005年底,变成了40∶40∶20,有50%的农民实现了劳动力转化,现在还有500多外来人口到这里打工。2000年,全镇GDP为1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890元,如今全镇GDP达到45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3850元。2000年,苇沙河镇在临江市11个乡镇中,经济实力排序倒数第二,现在则提升到第三名。

  夏玉生深有感触地说:“从一开始,我们就不上有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要是引进这类企业,就把我们的‘饭碗’砸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