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压力负担需"张驰有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9:43 东方网

  

评论:压力负担需"张驰有度"
蒋萌作品集

  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转型步伐加大,人们的观念悄然变化,收入与生活水平提高——这是中国社会近些年的变迁写照。而媒体最近一项调查也显示:约有8成5的人感觉生活负担比十年前更重了。

  收入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负担却感觉加重,这是咋回事?实际上,这一方面源于近年许多方面的市场化举措,诸多传统福利被取消;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下岗失业、就业压力、以及越拉越大的贫富差距。尤其住房、教育、医疗三项支出的迅速高涨,已成为公众最大心病,被称为新“三座大山”。这些都使人们的物质与精神压力陡然增加。由此,许多社会问题变得越发敏感尖锐,各种抱怨争议不断,不少公共领域过度市场化与投机逐利成为“众矢之的”,甚至出现一些非理性、极端的声音。

  显然,人们的真实感受不会错,现实也明摆着。可面对一些问题,人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压力与负担又是否全是坏事呢?

  纵观许多国家,从欠发达到富裕,从不文明到文明,发展历程无一不充满着各种荆棘与挑战,甚至需几代人的奋斗努力。作为发展中国家、又有特殊的国情,中国的发展会遇到各种压力与困扰,这都不值得奇怪,且很多方面都无经验可寻。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冷静、客观、发展才是硬道理。此外,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类压力与负担,很大程度也源于人们的精神、物质、文化等多方面诉求不断提升;也正由于此,社会的进步、发展创新才有了根本源动力。压力与动力相辅相成,实际具有天然的关联性。至于一些人感觉负担变重,实际是建立在过去“大锅饭”、各种物资凭票供给、缺乏对外面世界的了解、以及国家对很多方面采取低层面“大包大揽”之上。如今许多人已步入小康,市场供给丰富,随之而来的其它困扰难题实属“发展中的问题”,已上升至新的高度与层面。两相对比,压力与负担显然是值得人们为之付出与承受的。

  正所谓“人无压力轻飘飘”,问题的关键实际在于,社会如何将压力负担控制在人们能够承受、适当的范围之内,使之能够转化为积极促进的催化剂,而非消极负面的抑制剂。我们看到,欧洲一些国家由于实行社会高福利,人们的进取意识、创新能力却在下降,社会发展停滞,实际这是人们被“养懒了”。而如今我们的很多社会现实却正好相反。一方面,“三座大山”、各种“后顾之忧”压得不少百戏喘不过气;另一方面,少数人利用不规范的市场、权钱交易等,疯狂投机、狂敛灰色收入、甚至形成所谓“既得利益集团”。这才是如今的矛盾焦点、人们的诟病所在。

  应当看到,为给群众减轻压力,政府近年出台了不少措施办法。然而由于种种因素,正如全国人大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所言:最痛心的是还没能够把人民最关心的医疗、上学、住房、安全等各方面问题解决得更好。同时温总理还表示: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这实际已体现代表了党和国家对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坚定决心与态度。

  事实上,强化政府职责、进一步推进社保体系的健全完善、努力缩小贫富差距等等,已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一系列举措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有诸多体现。人们有理由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也需调整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这不仅有助于减缓紧张压力感,更有利于克服各种逆境与困难。各级政府与领导更应多倾听民声,少说多做,千方百计解决改善各类社会敏感问题,尽量帮老百姓减负,让人民真正感受到共享改革成果。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对一个社会来说,压力与释放同样需张驰有度。既要有紧张的工作动力、富有创造性的活力,也需心情适当放松、压力能得以舒缓,才能促进社会良性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作者:蒋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