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蔡永胜论启功书法不够“宽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0:23 红网-三湘都市报

  ◇张远山

  我对书法艺术完全外行,但启功的大名是知道的,读过《启功韵语》、《论书绝句》等书,知道他是满族人,而且是爱新觉罗后裔。《论书绝句》不懂,《启功韵语》大致能懂,曾在《齐人物论》中全录其《自撰墓志铭》予以褒扬。或许因此之故,去年启功先生仙逝,媒体邀我撰写纪念文,但我婉辞了。一来我从不凑热闹,有资格撰文者滔滔皆是,怎敢

谬托知己?二来启功以书法名世,盖棺论定当以书法为主,而我于书道一窍不通,怎敢胡说妄议?三来我对启功书法有点外行的腹诽,在街头店招、书籍封面每睹其字,都不免暗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一望而知“启功体”近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又“似之而非”(庄子),与不上台面的硬笔书法相距不远。然而我对浪得虚名的同行大鳄尚无精力及胃口一一料理,哪有三尺长喙越界妄议书法界之事?只不过暗想,吾国文化衰微已甚,书法界决非净土,想必也与知识界、文学界有的一拼。思之惟有黯然,不过终究止于腹诽。

  不料近日拜读蔡永胜《启功先生书法的得与失》(刊《书屋》2006年第1期)一文,其对启功书法之得失及其社会成因,做出了从传统到理论的详尽辨析,使我悬疑甚久的粗浅直觉终于落到了实处。我一下子感觉心里踏实了。此前未闻蔡先生其名,网上搜索仅得446项,且颇有同名者,没能找到介绍,想来是内功深湛、不慕虚名的间世高士。

  蔡文如是说:“启功先生书法的干净利落、周正端庄的优点一般初学者也不太容易达到,但也仅此而已。在书写方式从毛笔转换为钢笔的时代——可辨认性又不失美观,是大家认可的‘大众书法美学’。这种大众的审美作为一般社会风尚也许无可厚非,但书法艺术家以此大众的审美作为自己的追求,其不可避免的情况就是伴随着‘雅俗共赏’、‘曲高和众’等自欺的想象而随波逐流地媚俗——把书法的表现力弱化为泛泛的‘美观’。‘美观’这个感觉意义,在大众的潜在心理是把美术字(或印刷字)的对称、均衡作为标准。就书法审美来说,这个标准对于实用性书法是必要的,但对于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书法来说,用其衡量更高境界书法艺术作品的高下则是大谬。工艺性的‘美观’和艺术表现力的视觉冲击力的‘美’是有巨大差别的两种境界,像伟大的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张旭、孙过庭乃至苏轼、黄庭坚、米芾及祝允明、徐渭、王铎、傅山等人,其书法表现力绝对不是美观二字所能道的。”

  这真是瞌睡碰到枕头!蔡先生不仅把我模糊的业余腹诽用准确的专业表述一语道破,而且与拙文《无限向下的迁就》所论当代文学的媚俗倾向略同:“从‘五四’以来,是否通俗化、是否大众化成了是否新文化的根本标志乃至唯一标准。当艺术作品不能让大多数人理解时,文学家艺术家总是牺牲艺术标准,迁就听众观众读众。‘五四’新文化运动竭力提倡:要让不识字的文盲老太太也能搞懂弄懂,要让刚刚从扫盲班出来的劳动大姐也能看懂读懂,要通俗化再通俗化,要大众化再大众化,要让更多的人听懂看懂读懂,这样无限度地向下迁就,于是,哲学被通俗化得没了,文学被大众化得没了,智慧没了,有趣没了,新文化变成了没文化,没文化变成了有觉悟。于是大家都一样了,谁也不比谁高明。”

  蔡永胜认为,启功体的致命伤是不够“宽博”。恕我孤陋,“宽博”一语此前未见,或为蔡先生自铸之伟词。限于篇幅,不能再引,有兴趣者请读《书屋》原文。我想,有蔡先生这样的素心人散落江湖而抱元守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宽博就永远不会真正澌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