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储备金”倾覆南洋教育“航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4:11 信息时报

  山西消息 2005年底到2006年初的短短数月内,曾经“红”极一时的南洋教育集团在各地的10所15年制(从幼儿园到高中)分校接连倒闭,师生被分流。究竟是什么倾覆了有“中国民办教育航母”之称的“南洋”?

  从“天堂”到“地狱”

  山西南洋国际学校成立于1994年,是南洋教育集团的第一所学校。“南洋”二字曾经意味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优质的教学水平;但自2005年秋天起,“南洋”突然变成了学生、教师和家长们的梦魇:各地南洋学校相继陷入资金困境,靠赊账为继,教师连续数月领不到薪水,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一落千丈。

  各地南洋学校相继走入绝境,不得不停办。各地政府或采取师生分流办法,或将学校整体纳入公办序列,使南洋师生暂时得到安置,但由于各分校累计拖欠学生“储备金”高达5亿元,悲剧仍未终结。

  以储备金为名非法集资

  有关人士指出,“储备金”办学模式是“南洋”危机的导火索和焦点所在。

  太原市教育局副局长施永宁说,“南洋”创始人任靖玺采取向学生家长收取教育储备金的融资方式办学,即在入学时向学生一次性收取8万元到32万元不等的资金作为“储备金”,许诺学生毕业时全部返还。

  “事实上,这和非法集资别无二致。”施永宁说,“储备金—建新校—更多储备金”是南洋集团的“如意算盘”。据太原市教育局调查,南洋集团一直以向学生收取高额储备金循环负债投资的模式快速扩张,在十余年内建起了12所学校,其中2所大学,10所15年制学校。

  2004年10月,在即将到来的“储备金”归还高峰前,任靖玺将南洋教育集团转让给佳木斯金帝造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帅建伦,自己举家移民新西兰。2005年9月,太原、大同、济南、大连四所学校又被以共1万元的低价,转至北京中亚财富投资有限公司蒋国斌名下。

  2005年秋季,由于很多到期“储备金”迟迟未兑现,各地南洋学校相继发生成群学生家长讨要教育储备金事件。山西、山东、辽宁等省的公安部门迅速以涉嫌诈骗罪分别立案调查。

  解读

  “南洋模式”是一种通病

  施永宁说,在敛财动机驱使下,南洋学校极不正常的管理模式和长期脱离监管的财务运行,是目前我国很多民办学校亟待医治的“通病”。尽管在银行数次降息后,靠“储备金”利息维持运行已成“泡沫”,学校却长期处于高成本运行状态,山西南洋国际学校每月仅教职工工资就需50万元。

  另外,与公办学校的财务由政府统一收支不同,民办学校是独立法人单位,教育部门难以监控其资金流向情况,也无权清查、查封其银行账户。

  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认为,各地政府应加速地方立法,尽快完善民办学校的监管措施和风险预警机制。物价、工商、税务等相关部门也应完善民办学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大监管查处力度。新华社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