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校培养成本要有本质意义的真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4:14 浙江在线

  袁贵仁前天在国务院纠风办召开的会议上表示,今年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大学生培养成本核定办法、不允许出台新的收费项目,也不允许收取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各种费用,要继续保持高校收费政策的总体稳定。(4月4日新京报)教育部要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了,这确实是个好消息。高等教育属准公共产品,适当收费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现行的高等教育收费是否还是“适当收费过高”?依我之见,判断收费是不是适当,应有两个座标。一是科学的培养成本;二是国民的收入状况。且不说现在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到底是多少

几乎无人能够说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学学费在20年多年来却涨了25倍,而期间国民人均收入却增长不到4倍。大学学费巳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如果加上大学期间的住宿费和生活费,平均每个大学生4年花费需4万多元。去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只有2926元,也就是说,一名农民辛辛苦苦13年的收入,才能供得起一名大学生。以公众的支付能力为尺度衡量,即使以世界上大学收费最高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收费也是其3倍。如此高昂的学费出现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实在已大大背离了国情。

  核定成本,只是一种技术层面的工作。公众真正期待的,乃是核定的办法。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制定恰当合理的学生分摊培养成本比例。有数据显示,今天培养成本中学生分摊的比例已达4成以上,而国外通常在15%左右。二是成本要有本质意义的真实。现有的所谓教育成本,到底有多大合理性?对教育成本一说,舆论历来多有质疑,批评所谓“教育成本”实际是“伪成本”。理由是大学机构臃肿、冗员泛滥,“校级领导一走廊,处级领导一礼堂,科级领导一操场”;征购土地、大兴土木,热衷于搞“大楼之大”,搞教育奢华化,我国公办高校贷款数额已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家家巨债缠身,仅偿利借款利息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高校官员购豪华车、以出国考察为名公费旅游乃至公费吃喝等等开支,也都纳入了教育成本。成本成了一个筐,什么都要往里装,这还能叫成本吗?

  公共财政体制下,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提供的乃是基本的办学条件,换言之就是办学条件要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步。我们是穷国办教育,高校教育成本也不能偏离这个国情。用个形象的比喻,现阶段高校教育成本应该是解决了温饱之后正在奔小康的标准。如果小康还没有达到,教育成本却已是“先富起来”了,岂不又是“伪成本”?教育部要出台高校生均成本,首先要拿出科学合理的核定办法,这样核定的成本,才有本质意义上的真实。


作者: 奚旭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