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出台大学生培养成本标准让人五味杂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4:26 新华网

  郭松民

  今天有一条短短的新闻:“教育部等今年将出台大学生培养成本核定标准”(4月4日《新京报》),全文不过200多字,我看了之后,心中却是惊讶、气愤、担心、困惑、欣慰等各种感觉兼而有之,说是五味杂陈也不为过。

  为什么会惊讶呢?新闻中说,“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表示,今年教育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出台高校生均成本核定办法”——“成本核定办法”是“今年”将要出台的,这就是说,以前收费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成本核定,而是想收多少就收多少,想怎么收就怎么收。有人做过统计,近10年间高校收费的总额达2000多个亿,如此巨量的资金居然就被这样不明不白地收走了,怎么会不让人感到惊讶呢?

  为什么会气愤呢?袁贵仁副部长这样表示:“不允许收取国家已明令禁止的各种费用”;“要继续保持高校收费政策的总体稳定”。“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种费用”原本就是不应该收的,这次被教育部副部长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可见此前各高校一直都在藐视国家权威,肆无忌惮地搂钱,这怎能不令人气愤?而目前的“高校收费政策”早已是天怒人怨,搞得学生家长返贫的返贫,自杀的自杀,“新读书无用论”开始流行。对这样政策的需要的是尽快改革,怎么反而还要继续“稳定”呢?这又怎能不令人气愤?

  为什么会担心呢?因为这次核定成本,虽然有其他部门参加,但却显然是教育部主导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部自己就是现行收费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教育部会锯自己坐着的那棵树吗?由教育部主导“核定成本”,这其中的利益关系如何能够说得清楚,新标准如何能够获得公信力,核定的结果会不会将高收费政策合法化,新的收费标准会不会比原来的收费标准还要高?所有这些问题,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由得你不担心。

  为什么会困惑呢?教育部曾经声称自己从来都是反对教育产业化的,但“核定成本”恰恰是一种典型的“产业化”做法。我们知道,一般厂商决定产品价格的方式就是“成本+利润”,教育部是不是也打算这样做呢?教育收费究竟应该是根据民众的承受能力来收呢,还是根据成本来收?前者算是“事业”,后者无疑就是“产业”了。另外大家都知道,现在高校的人员结构很不合理,行政和后勤系统冗员多多。在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的情况下,核定出的“成本”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很困惑。

  为什么会欣慰呢?因为袁贵仁副部长也表示,“不允许出台新的收费项目”。我对这一表态表示欣慰——虽然我无法确定这一禁令能不能生效,也无法确定这是不是意味着总费用不再增加。但能做如此表态,总比不表态要好。

  教育部一次例行公事的表态,竟引出了我如此复杂的心理反应,实在是因为其过去的记录让人不敢乐观,而高收费造成的社会后果又过于惨烈。现在是暮春季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如果把我们学生比做芬芳的桃李,那高收费、乱收费无疑就是风雨了。我惟愿风雨能小一点,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未来能够收获丰硕的果实。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