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饥饿感”必须对应“责任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4:34 浙江在线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日前在四川省仪陇县召开的搞好扶贫开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说:这些年我们已经淡忘了饥饿的感觉。可是在很多城里人营养过剩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还有2365万人的年人均纯收入在683元以下,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呢。在贫困地区农村,不少七八岁的小孩要冒着风雨,踏着泥泞,跑很远的路去上学。这是今天城市里的人坐在家里体会不到的。(4月4日《人民日报》)

  “饥饿”是生活贫困的最直接表征。但凡食不果腹的人,不仅必然衣不蔽体,而且其他生活条件也处于绝对的窘迫状态:住不起房,读不起书,看不起病。我国现有的2365万贫困人群,也正是处于这种绝对贫困的状态。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要求基层干部“不要忘记饥饿的感觉”,就是意在启发基层干部要尽职尽责,帮助群众告别贫困,尽快跃上“温饱线”。的确,几乎业已进入现代化生活的城里人,早就不再焦虑营养不良,而是焦虑营养过剩的健康危害。但在城市人群当中,营养过剩者,又主要集中在领导干部队伍里。一些权势在握的人物,既常常进出于高档宾馆吃香喝辣,还通过攫取不义之财满足家庭的高档餐饮生活。

  尽管,某些领导干部因长期坐享优厚待遇,甚至常年花天酒地,早就不再经受“饥饿”的煎熬。但在我看来,这些人对“饥饿感觉”也并不是从没经历过。随便查查某些腐败官员的忏悔书就会发现,其中很多人都出身于农民家庭。那么我想,级别较高的官员,其年龄就决定了他们至少经历过建国初期、“三年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的农村饥饿生活;即便出身农民家庭的年轻官员,同样也经历过农民吃不饱、穿不暖的饥饿生活。这就表明,领导干部对“饥饿感觉”并不是就已彻底淡忘,倒是他们不能把“饥饿感觉”随时“推己及人”。有的人仅紧牢记着自身经历的“饥饿感觉”,掌权之后便“饿狼”般攫取不义之财;有的人担心自己后代将来“挨饿”,便倚仗权势“深挖洞、广积粮”,疯狂为自己后代“积聚财富”。

  由此看来,要求干部“不要忘记饥饿的感觉”,首先还得解决干部的责任感问题。就是说,干部须从自己曾经历过的“饥饿感”,推及到贫困百姓的饥饿现状,把贫困群众的饥饿当成自己的饥饿,进而积极地去拯救正陷入饥饿困境的广大群众。如果,领导干部缺乏将自身“饥饿感”推及到贫困群众的起码良知和责任意识,而仅仅记住自己曾挨过多少饥饿,掌权后就变本加厉地“补偿自己”,则“不忘饥饿的感觉”,就将成为某些人贪婪的“动力”。


作者: 张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