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国球员格伦和中国很投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16:42 青年参考
本报特约记者 陶蹊

  “乒乓外交”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小小的乒乓球打破了中美之间20多年的坚冰。3月27日至4月4日,美国代表团一行35人访问中国,参加中美乒乓外交35周年的庆祝活动。代表团的成员中有一位引人关注的老人,她就是当年“乒乓外交”中美方的关键人物格伦·科恩的母亲弗朗西丝·科恩女士。格伦·科恩本人由于患心脏病于2004年去世,记者通过采访弗朗西丝·科恩女士,来追忆当年格伦·科恩和中国的机缘。

  3月30日,美国代表团离开北京前往上海以及常熟继续进行访问。4月1日9点钟,记者终于拨通了科恩女士的电话,能听出来,科恩女士的声音略显疲惫。

  记者追捧球员母亲

  《青年参考》:很荣幸您能够接受我的采访。当地一定有不少记者在等着采访您吧?

  科恩女士:是的,有一些,不过都结束了。现在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

  《青年参考》:今天感觉如何?你们都参加了什么活动?

  科恩女士:今天参加了好几个欢迎仪式,有常熟市政府的也有其他团体的。参观了一些地方并且出席了宴会。这些活动都令人兴奋。

  (寒暄之后,采访转入正题。提到已经去世的儿子格伦,科恩女士的声音低沉下来了,有时还有些许激动。)

  《青年参考》:我们聊一下您的儿子格伦吧。很遗憾他在2004年去世了。您还记得当年您是什么时候知道格伦和他的队友们要去访问中国吗?

  科恩女士:格伦去日本参加比赛期间接到了中国方面的访问邀请,不过当时他并没有打电话告诉我,而是美国乒协通知我的。这次能够来中国,同样也是美国乒协通知我的。

  (1971年三四月间,格伦·科恩随美国乒乓球队去日本名古屋参加第31届世乒赛。比赛期间,他无意间上了中国球队的大巴并与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互赠礼物。两个当时仍处于敌对状态国家的运动员,竟然有了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世界各大媒体很快抓住了这个敏感的新闻。以此为契机,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得以在1971年4月10日至4月17日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开始开始解冻。)

  格伦见到了周总理

  《青年参考》:当时您对中国有什么印象?在当时的情况下,格伦到中国访问您感到担心吗?

  科恩女士:当时对中国了解很少,但我并不担心格伦去访问中国,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是中国方面向他们发出了邀请,他们到中国是为了打比赛。我不从事政治,因此也不会从政治方面想那么多。我对他能访问中国感到很高兴。

  《青年参考》:格伦回去之后跟您谈了他访问中国的情况吗?

  科恩女士:是的,他讲了好多。他说中国人都很热情,对他们都很友好。惟一的遗憾就是他不懂汉语,听不懂中国人说话。不过好像中国人能听懂他说话。他说他热爱中国人民,在中国交了很多朋友。也确实如此。这次访问时一位先生告诉我,当年格伦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他一直保存到现在,35年了。

  (在中国访问期间,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广州,格伦·科恩都是这支代表团里最受欢迎的人物。在清华大学比赛时,全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他转动球拍的方式,他发球前向球吹口气的动作,他所有的一切,都能让中国观众发出笑声。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美国代表团一行。)

  《青年参考》:他提到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会见他们的情景吗?

  科恩女士:是的。他说那是一次简短的会见,他还和周进行了交谈,不过谈的话题与政治没有什么关系。格伦说能够见到周他感到非常荣幸。

  (当时周总理在接见美国代表团时,不安分的格伦不顾事先美国领队不随意发问的叮嘱,突然向总理提问:“请问您怎么看待嬉皮士?”他原以为周总理会说这是“西方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之类的话,没想到周总理说:“年轻人都会有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分别时,周总理还拉着他的手说:“祝你天天进步。”)

  回美国格伦成为焦点

  《青年参考》:我听说格伦回到美国后,也受到了美国媒体的极大关注?

  科恩女士:确实如此。当时有许多报纸还有电视台都到我家来访问,格伦还参加了许多公众活动。报纸更多地关注中国,两国的关系逐渐好起来了。基辛格访问中国以后,大家(对中美关系)开始比较乐观了;等到尼克松访问中国以后,已经全部是乐观的情绪,没有任何不好的感觉。

  (结束对中国的访问回到美国后,科恩与所有代表团成员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几乎在一年多时间里,他到处巡回演讲、介绍他的中国之行。而在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3个月后,1971年7月9日,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