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代客扫墓”也能寄托哀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0:00 东南早报

  □江西郑文

  如果你身在外地或公务繁忙,可以由陵园的工作人员代您扫墓——今年清明时节出现在湖北武汉一些陵园的“代客扫墓”服务,令人耳目一新,但也引起了一些市民的争议。(《珠江晚报》4月3日报道)

  4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清明扫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文化,通过祭扫活动,寄托今人对已逝先辈故人的哀思。清明扫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或者活动,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

  然而,集中于清明时节的扫墓活动,则可能演变成如赶集一般,带来诸如成交通拥挤、防火安全隐患的社会问题。据4月3日《新京报》报道:4月2日,北京扫墓人群再次突破高峰,达到41.8万人。为了更好地维持秩序,北京民政部门成立了清明扫墓指挥中心,在清明扫墓高峰日对部分陵园进行了远程监控。可见,政府相关部门为应对人们的清明扫墓,不得不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

  其实,人们表达对已逝故人的哀思可以有多种方式,不必躬行到墓前。不然,十几亿中国人全都要疲于奔波至墓前祭扫,那就岂不是一次“春运”吗?笔者认为,“代客扫墓”也不失为一种祭扫的好形式。据推出这项服务的陵园有关负责人说,陵园“代客扫墓”,主要是出于人性化的考虑,是为了给那些因实际困难无法赶来扫墓的人提供方便。细想一下也是。相对于那些因远在海外的游子,或体弱多病,或年老身边无子女的人们来说,无法在清明时节祭扫先人,内心伤感不安。“代客扫墓”则可以帮助他们履行形式上的祭扫仪式,也体现亲情的表达和对传统的尊重,让那份无奈之痛不再存在。

  尽管有不少人对“代客扫墓”嗤之以鼻,认为“代客扫墓”有亲情商业化之嫌,影响亲情的传递。但只要严格规范,形式上的祭扫并非与内容上的表达产生更多的错位和背离。进一步说,只要我们对先人保存那一份敬畏,不管采取何种祭奠形式,即便是不去,也未必就会影响亲情传播。“代客扫墓”让不同的人找到了表达祭扫的最好渠道。因此,我们不必固守于“旧俗”,让清明祭扫方式多样一点,能说这不是一种文明进步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