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性格 序生活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4:04 中国青年报 |
我是一条漏网之鱼 ■王曦影 昨夜又发噩梦,人在压力之下,噩梦都很没有创意。 照例,我不知什么原因又被退回到高三。最可怕的是,迎面扑来的数学题,完全无从下手。 在别人眼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生、博士生,也算是一帆风顺。可是,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是一条漏网之鱼? 在家里,我行二,上有姐,下有弟,是那种被大家笑谈的“夹心饼干”。也许因为长得像爸爸,于是得到一些“额外的”关注,从来没觉得自己没人疼没人爱。在我家,有两句话非常风行,一句出自姐姐:“爸爸偏心妹妹,妈妈偏心弟弟,就是没人偏心我。”一句出自弟弟:“爸爸跟妈妈好,大姐和二姐好,就是没人和我好。”无论姐姐和弟弟采用哪种方式分类,似乎都没能将我排除在格局之外。于是我,没心没肺地成长。 关于教育子女,爸妈也有两句经典名言。一句针对姐姐:“你是姐姐,要做弟弟妹妹的榜样。”另一句关于弟弟:“他最小,你们做姐姐的要让着他。”现在回顾起来,其中不是没有弊病,前者给姐姐带来无数的压力,而后者则多少会让身为男孩子的弟弟缺少一点责任感。位于中间的我,既没有姐姐那种要做榜样的压力,也没有弟弟那种被四双眼睛聚焦的焦虑,乐得轻松自在。 小学二年级,我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其烂无比,只有85分。要知道,那时候的三好生,至少要得95分才行。我异常沮丧,而且非常担心挨。岂料,爸爸看了成绩单,竟然还笑。“85分也不错了,一定要保持住,以后你上了高中,要是每门都得85分,一定可以考上名牌大学。” 多年以后,我对姐姐提起这件事,想赞美我们的爸爸实在很有智慧。可还没说完,她就叫起来:“我也清楚记得这件事。当时我想,为什么对她管那么松?我得了90分都会挨骂。这个世界真不公平。”姐姐的话,我听了很吃惊,回想一下也觉得有点儿道理。 姐姐是个好孩子,在校尊敬老师,在家爱护弟妹,成绩一路拔尖,谁都说是个好苗子。可谁都没想到,她高考摔个大跟头。那三天晚上,安眠药吃了两粒,她还是睁大眼睛。发了榜,在床上哭了三天,最后去了一所很不起眼儿的大专。后来她自强不息,现在也在读博士,当然,这是后话。 我呢,自从得到爸爸“85分”的鼓励,不是奋发努力,而是更加随波逐流,成绩一直在中等波动。每逢升学之际,爸妈都帮我捏一把汗,我倒是优哉游哉,次次压着分数线晋级,总算有惊无险。虽然考的大学很不起眼儿,但在那个“高考如登天”的年代,爸妈也算松了一口气,说没想到居然撞上了。 我觉得自己是那种很晚熟的类型,似乎上了大学之后,才明白很多道理,才知道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努力了,总会有点回报,于是一路朝上走。很多时候,回想起来,我自己都很诧异:一向懵懵懂懂,怎么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可能因为小时候不是好学生,我很难找到那种觉得自己一向优秀的自大。每当别人夸我,我都摇头。我其实是真心的,觉得自己是条漏网的小鱼。本该被抓走的,却又逆流而上。 去年回老家小镇,在街上碰到老同学,彼此感叹不已。他不停地说:“没想到啊!真没想到。”说得我恨不得将他的话补齐:“就凭你那成绩,怎么能读博士呢?”老同学在镇上的邮局做出纳,初中毕业那年,他可是我们全年级第一名。他的父母担心他考不上大学,就让他上了会计中专。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她说,上小学和中学,她都是第一名,上学上得很累,每天都不敢松懈,生怕别人来抢走她的第一。上了大学,已经筋疲力尽,再也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力气。听了她的话,我倒有点庆幸,那个懵懵懂懂的时代或多或少替我节约了能量,我才能有力气一直前进。 不过庆幸之余,我还是痛下决心,修身养性,瞄准“好学生”的目标,这才终于体会想当好学生的个中艰辛。当个好学生很难,不仅要自己说自己好,别人也要说你好。不仅动机要好,结果也要好。好了一次不行,要不间断地好下去。发表了论文也不行,下次还要向影响因子(ImpactFactor)更高的国际权威刊物进军。好了一步,别人就期待你的第二步,你觉得自己已经不错了,别人还认为你可以更出色。于是,怎生一个“好”字了得啊!仅仅是“要好”的想法,已经使你上了绞架。 朋友是个空手道“大师”,“大师”的大师曾经说过:“功夫,就好像天上的一朵云,你以为自己握到,其实没有。”追求好的辛苦,也大致如此吧。在追求好的无尽痛苦之中,我体会到一个道理:千万不能和别人比,只能和自己比。如果,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进步了一点点,那就是成功了。 很久没有姐姐的消息,我打电话去兴师问罪。我问她,“如今在你心中,肯定是儿子第一,老公第二,我这个妹妹,究竟能排到第几?”她的回答很有意思,“你们都很重要,不同的重要,我可从来不将你们排序。”穆道勇摄 成长影子下的人际疏离 ■黄少华 王芸离开北京的时候,小林去送她,嚎啕大哭。 说起来,小林和王芸已经有十来年的交情。初中时,她们就在同一个班级,曾当过不到一年的同桌。当时,王芸是班长,这让成绩与她相当的小林很是不满,两人关系并不融洽,后来,小林到省城中学借读,两人基本失去联系。 让小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长相不比她出众、家庭条件不比她好,甚至学习成绩也不比她优秀的王芸为什么能得到大家的喜欢?为什么班里的同学总疏远她,而王芸却总是如鱼得水? 小林觉得大家在排挤她,这是她为什么要去省城读书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小林潜意识里希望,更好的教学条件能让她在学习上比王芸更胜一筹。 高考的结果让小林松了一口气,她如愿以偿,考上了北京某重点大学。只是,她万万没想到,王芸竟然也考上了那所大学。 刚到北京的时候,小林感到很失落,班里同学个个都很优秀,反衬之下,她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小林把所有人都想像成竞争对手,她拼命努力,可是,成绩高居榜首的她,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还是失败了,而且,票数少得可怜。 小林终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除了学习,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她没有朋友,更可恨的是,宿舍其他女生总是孤立她,她们在她面前有说有笑,那种笑声,似乎是故意笑给她听的。 小林心灰意冷。这时,她想到了以前经常被她拒之门外的王芸。 王芸的宽容让小林很感动。 从那之后,小林经常会去找王芸,因为事无巨细,王芸都会想办法帮她,就像小时候小林的哥哥那样。 小林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小康之家,三世同堂。作为家里的“老小”,从小就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哥哥的精心照料下成长。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要告诉我哥哥”。 在小林的印象中,哥哥简直无所不能,而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哥哥都会站在自己这边。6岁那年,小林因为一个玩具和邻居男孩发生口角,后来,哥哥和人家大打出手,虽然挨了批,但小林还是很自豪,有了这样一个护着她的哥哥,她逐渐养成了任性、敏感而且倔强的性格。 王芸恰恰相反,身为长女,她有两个分别比她小两岁和4岁的妹妹。因为父母经常外出干活,很小的时候,王芸就承担起家里的大部分家务。王芸记得清清楚楚,无论表扬还是批评,爸爸总会在最后说上这么一句话:“你是家里的老大,要懂事,不能任性,凡事要让着妹妹,知道吗?” 爸爸的话,对王芸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即便在学校,她也有一种“大姐大”的感觉,乐于帮助别人,替别人分忧。王芸的性格,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很多女生都把她当做闺中密友,跟她说悄悄话,把自己的小秘密跟她一起分享。 这些都是小林后来慢慢发现的。大学期间,小林对王芸有了很深的依赖感,甚至上自习,都喜欢跟着她。此时的小林,有点儿像受了伤的小兔子,把自己封闭起来,仅给王芸留了一个小窗口。 天生善解人意的王芸,带着她,就像带着自己的小妹妹,慢慢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圈。当时,王芸正在谈恋爱,细心如她,竟没有意识到潜藏在自己身边的“爱情炸弹”。 后来,小林对王芸的依赖,渐渐转变成对其男友的依赖。而小林时而任性、时而张狂、时而敏感的性格,对他来说,竟也是另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在这场三个人的游戏中,王芸黯然退出。两个女人,再度基本失去联系。 王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舔舐自己的伤口,对于别人的打抱不平,也只是微微一笑,看不出内心的波澜。 恋爱中的小林,也渐渐恢复了自信,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她的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因为生活上的各种琐事,小林和男友经常出现分歧,开始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小林想不明白,这个号称最疼爱自己的男人,为什么不能像小时候的哥哥,处处让着自己,包容自己?甚至,他连王芸都不如。 不久,两人分道扬镳。 想起王芸曾经对自己的好,小林很是愧疚。只是她觉得,这次王芸肯定不会原谅她了。 大学毕业时,王芸选择离开北京,回老家找工作。离开前,她给小林写了一封长信:“世上之事,远不如我们想像的如意,不要太苛求自己,也不要太苛求别人……” 王芸说,以后的路还很长,你要学着自己慢慢长大,不要总是太任性了。这一席话,让小林终于忍不住嚎啕大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