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山深处铸军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4:51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大别山深处,有一座鲜为人知的军营,军营里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仓库;

  大别山的“记忆”里,有一群血性汉子守着这个仓库已经———三十年;

  “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这句话描写了大山里这群军人度过的上万个孤寂日子;

   “安心山沟,艰苦创业,不愧是忠实履行使命的模范”———这句话,概括了军人铁的精神。

  “‘被遗忘的角落’,难舍的家”

  沿着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在距驻地县城数十公里的一个山坳里,可以找到一些散落建筑。群山环绕下,这里显得那样静谧,静谧和让人有些烦躁。省军区某部民兵装备仓库就位于这里。

  大山深处献青春,这是官兵们来到这座军营之初就抱定的心态。彭高智就是抱着这个心态来的。1987年彭高智参军入伍后,在仓库一干就是五、六年。转眼到了婚龄,家人开始为他介绍对象。省城一位刘姑娘,条件不错,对他也很中意。可是,当她提出要他调离那个“被遗忘的角落”时,她遭到了拒绝。后来,彭高智索性娶了一位当地姑娘,把家安在了库区。亲友数落他:“你真傻,难道献了青春献子孙?”他说:“守库是我的职责,这儿就是我的家!”

  和彭高智一样,仓库许多官兵,并非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是,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却倔强地选择了山坳,宁愿与大山为伴,以清贫为乐。仓库党委会记录显示:14名已婚官兵中,13名两地分居,5名一家分居三地。

  在库区,经常能见到一个上半身前倾、腰直不起来的身影走在路上。他就是高级工程师朱国初。自从1976年来到仓库,他在这里已呆了30年。10多年前,潮湿、阴冷的工作环境使他患上了强直性骨椎炎,病痛让他直不起腰,上、下半身几乎躬成了九十度。在银行上班的妻子心疼地对他说:“你干脆来家吧,我养你!”他没有同意。1997年5月,领导安排他去杭州做手术,腰部被植入两根30厘米的钢板,这才勉强撑起上半身。术后,他仍坚持工作。今年4月朱国初即将退休,面对将要离开的军营,他掩饰不住不舍之情,“我已融入这片土地!”

  “苦日子,熬出了军人的境界”

  假山、池塘、绿树、鲜花……如今的库区,充满现代气息。这一切,都是守库官兵30年艰苦创业的结果。

  原仓库主任朱勤勇永远也忘不了他们创业的情景。当初他们踏进深山时,面对的是上世纪70年代末修建的仓库营房,早已破旧不堪。朱勤勇主动向领导建议,要对营房进行全面改建。有人劝他:“何必自找苦吃?”他坚定地回答:“在艰苦环境里有所作为,不求回报,是军人才有的境界。如此,才能不辱使命!”为了弥补营建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朱勤勇买来一摞子有关这方面的书籍,边学边设计,文字和图案“装满”了10多个笔记本。很快,他就完成了库区建设规划和设计改造方案,接着用近三年时间完成了前期建设。

  以苦为荣,在仓库建设过程中,官兵们继承和发扬了大别山老区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回忆起2005年8月一个晚上的经历,勤务队长孟远亮至今还掩饰不住兴奋。那天晚上,在主任李继昌、政委彭建军指挥下,官兵们分组轮流作业,突击浇灌水泥。整个场景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17时30分,第一组进入施工现场。搬运、倾倒、平整。砂浆喷了一身,没人理会;水泥灰钻入鼻孔,没人喊停。接着,其他组轮番上阵,劲头一组比一组足,为鼓劲而唱响的军歌一组比一组嘹亮。这个夏夜,军歌未断;这个夏夜,“战斗”激烈。拂晓,100多方水泥浇灌完毕,官兵们脸上露出了疲惫的笑容。

  在所有官兵辛勤努力下,仓库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官兵家属招待所、综合办公楼、操场、执勤点战士宿舍等十多项工程也先后建成。仓库还安装了安全管理电视监控报警系统,初步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一个崭新的营区呈现在官兵面前。

  “恪尽职守,就是忠诚使命”

  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仓库官兵始终精神抖擞地坚守在各自岗位上,演绎了一个个恪尽职守的故事。

  现任勤务队教导员的李广领心中珍藏着一段难忘的往事———5年前,他大学毕业来到仓库,负责仓库的安全警卫。“每天山上山下跑,有时一天要走四、五个来回,近十公里山路。日子长了,确实让人闷得慌,但安全警卫一刻也不能马虎。”

  放哨,算是守库兵们最苦的差事。野兽、蚊虫,这些“敌人”对他们来说,都是“小儿科”,这些年来,有20多名官兵遭受过蜈蚣、黄蜂、毒蛇和野猪的袭扰。更大的“敌人”是孤寂!“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数十年来,守库官兵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耐的寂寞。“可谁让我们是军人?当军人,就要有铁一样的意志!”在一个洞库里,值勤的哨兵崔凯爽快地说:“我背的虽然是一支冰冷的枪,但肩上却有一份山一样的责任。”

  仓库官兵经常和枪支弹药打交道,时常面临生与死的考验。2002年8月,士官吴志国奉命和一名战士从合肥押运一批弹药到格尔木。一路上,人和弹药都装在火车闷罐车厢里。为了弹药安全,他们不用明火,只能在车上吃泡面和面包,一吃就是12天。一开始还有水泡面,后来由于车在行驶中不能及时供应开水,就只能吃干面喝生水。结果两人消化不良,拉起了肚子。经过甘肃时,生水都喝完了,他们只好忍着。连续两天没有喝水,嘴唇裂开了,但还是把弹药安全送达目的地。

  “完成任务是军人的天职”,他们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2005年1月,南京军区在仓库召开民兵武器装备管理干部集训现场会。根据安排,仓库党委决定对1号洞库进行局部改造。由于时间紧,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徐平斌、余俊华和陈君被指定执行改造任务。他们起早摸黑,加班加点,每天除了三顿饭和睡觉外,基本上都呆在洞库。洞外寒风袭人,洞里温暖如春,他们站在几米高的梯子上,手举几十公斤重的机器,切割、打眼、固定,每天都是一身汗一身灰。三个多月后,打眼2万多个,排拉线3600多米,高质量完成了任务。军区机关一位领导动情地说:“真没想到,这个穷乡僻壤还有这么一群特别能战斗的兵!”

  正是这群特别能战斗的兵,创造了连续三十一年安全无事故的佳绩。在仓库荣誉室里,洁白的墙壁上挂满了国家民政部、总部、南京军区和安徽省表彰的各种奖牌:“拥政爱民先进单位”、“军械达标先进单位”、“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营区绿化先进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奖牌闪闪,军人的铁血精神也熠熠生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