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荣辱观教育要追求“贴近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5日07:40 中国宁波网-宁波日报

  □王启富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主办的“明事理、知荣辱、讲文明”社区论坛专题讲座在江东明楼街道举行,“社科咨询进基层”、“知荣明耻大家谈”等活动也相继在江北新马街道等单位推出。这一系列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因其形式和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广受好评,收到了积极的社会效果(见3月31日《宁波日报》

)。

  笔者认为,在全社会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根本的还是应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追求“贴近效应”。

  “贴近效应”是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定律:什么时候真正做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和贴近群众,我们的宣传教育就会受到群众的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反之,就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去年由市社科联在街道社区组织举办的三十多场“社区课堂”,就是由于主办者根据社区实际和群众要求精心制作“授课菜单”,有关街道社区“按需点菜”,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较好地做到了“三贴近”,因而收到了明显的“贴近效应”,不仅受到社区群众的欢迎和好评,而且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荣辱观教育要追求“贴近效应”,首先必须在“贴近”上下功夫,在“细化”上动脑筋。“八荣八耻”每句都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在宣传教育中必须结合不同对象的实际情况,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深入挖掘“八荣八耻”的丰富内涵,具体剖析目前社会上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种种颠倒和误区,旗帜鲜明地分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以及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的界限标准,积极营造褒荣贬耻、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其次,必须在增加亲和力上花力气。以往有些宣传教育之所以效果不佳,原因之一就是内容单调、形式呆板、缺乏亲和力。因此,荣辱观教育要充分运用群众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多采用讲座、访谈、对话、论坛等寓教于乐的形式,让群众一起参与,形成互动;要重视通过环境氛围熏陶、典型人物示范、情感交流沟通等,增强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最后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贴近效应”中的“贴近”,不仅仅是与群众空间距离上的贴近,更是心灵上的贴近,“贵在贴心”。只有既抱有贴近群众的强烈愿望,又怀有贴近群众的真情实感,才能找出贴近群众的有效办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